石鼓书院简介
千年学府――石鼓书院,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
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
唐代处士李宽步李泌后尘奔南岳而来,见石鼓山林木葱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遂结庐读书其上,创建中国古代最早的书院,是谓石鼓书院之始建。
宋太宗赵光义赐名石鼓书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与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
石鼓书院主要建筑有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军炮火。2006年,衡阳市人民政府恢复清代格局,重建石鼓书院。
石鼓的传说,一曰:石鼓四面凭虚,其形如鼓。如郦道元《水经注》所载: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二曰:石鼓三面环水,水浪击石,其声如鼓。
山上绿树成荫,风光秀美,亭台楼阁,飞檐翘角相得益彰。江面帆影点点,渔歌唱晚,自古就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衡阳古八景的其中两景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也在此地。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诗作赋,对酒当歌,韵味无穷。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中国古书院 讲学、 藏书、 祭祀三大功能。整个仿古建筑群以白墙、黛瓦、深色柱为基调,总体显得庄重、古朴、典雅。
(原文来自古诗文;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生活旅游网;2017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