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两河流域的古文明 2
不要简单地来看一次商业旅行,他们经营的不仅是商品,还向四面八方传播了自己的文明,那些泥板上面用苏美尔语书写的楔形文字,也经由商人的手传播出去。于是,这种文字让更多的人大开眼界。那么楔形文字是什么时期出现的呢?答案是大约在公元前3400年,这种文字出现在了泥板上,它称得上是一种准图画文字,是楔形文字的雏形,叫作前楔形文字。真正定型为楔形文字是在几百年后。苏美尔语是第一种使用这种文字的语言。公元前2000年后,苏美尔语只用于书写,人们口头讲的多数是阿卡德语,但苏美尔语文献还存在,而且一直延续到了公元前后,但只是作为一种书面语,用它来写作宗教赞美诗和其他文章。我们来看一块石碑,这是1901年在现在伊朗的苏萨地区发现的,石碑由黑色玄武岩雕刻而成,上部雕刻着一个国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汉谟拉比王,他从正义之神、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过象征权力的权杖,他的神情虔诚而郑重。汉谟拉比于公元前1792年登上王位,他是巴比伦文明最重要的缔造者。他的声望不仅来自征战的功绩,还有就是一部至今仍被人们称道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它的意义在于它是迄今为止世界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让我们近距离观看这部影响深远的法典。它的全文刻在黑色玄武岩的下半部,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即前言、正文和后记。在前言中,汉谟拉比王向世人宣告自己的君权是神所授予的,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王。值得关注的是,汉谟拉比王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灭除邪恶,使弱者不被强者欺凌。正文共有282条法律条文,涉及杀人、盗窃、强奸等罪的处罚规定,还有涉及民事纠纷的处理原则,如借贷、转让、婚姻等,甚至对房屋和土地出租的租金也做了规定,还有婚姻的礼金和聘金的额度等等。在后记中再次对汉谟拉比王的公正加以宣扬,并希望法典在后世传扬,并诅咒胆敢破坏这部法典石碑的人。在古代的两河流域,这部法典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遵守,依据法典的规定,各种相关的制度建立健全起来。在考古发现的大量文献中,有各种各样的契约和合同,它们涉及土地买卖、房屋租赁、婚姻合同,就连租借耕牛也要手续齐全,双方要签订契约或合同,还要有证人签字。汉谟拉比王朝的首都在巴比伦城,因此又称巴比伦王朝,历史上称巴比伦第一王朝或古巴比伦王朝。这个王朝统治了400年,此后,巴比伦城被来自赫梯王朝的大军攻陷,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就此寿终正寝。我们的目光转向这个新的王朝,它诞生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7世纪,首都哈图沙位于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南部。赫梯人来自黑海北部的印欧语族,公元前14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国家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军事优势,这得益于其对冶铁技术的垄断。他们以古代西亚通行的楔形文字为书写文字,但语法特点却延用印欧语族的。赫梯帝国地处欧亚之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后来,古巴比伦王朝被中巴比伦王朝所取代,这个王朝是由来自北方山区的加喜特人建立的,所以又称加喜特王朝。这个王朝在古代两河流域统治的时间虽然很长,但却处于积弱的状态。与此同时,两河流域北部的亚述人开始发展壮大起来,从前他们只是一个北方的地方小国,如今却让人刮目相看。六七百年的时间匆匆而过,新巴比伦王朝回来了,他们重新控制了两河流域南部。新巴比伦王朝让文明的脚步又前进了一大步,甚至超过了汉谟拉比统治时期。迦勒底人不仅创建了这个王朝,他们在科学史上的贡献更值得称颂,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记录就出自他们的手他们整理编辑的《巴比伦日志》记载了每月的天文现象、货物价格以及水位和天气状况,这标志着新巴比伦人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天文知识。新巴比伦人将天空分为12个相等的区域,就像黄道十二宫图以9个符号为12个区域作出标志,这就是当时的黄道十二宫,这既是天文学的划分,也是一种行政管理体系,而且已经达到了非常先进的水平。说到新巴比伦王国,就不能不说尼布贾尼撒二世,他是王国最著名的王,于公元前605年继承王位。《圣经》中记载了一位巴比伦之囚时的国王,指的就是尼布贾尼撒二世。除了向四方征战,尼布贾尼撒二世倾注了巨大的财力用于巴比伦城的建设,于是,就有了至今仍被人们称道的空中花园,它是为来自米底的王妃建造的。巴比伦城市建筑堪称典范,市民的生活奢侈豪华,辉煌的文明经过巴比伦人的传承又被发扬光大了。两河流域王朝更迭迅速,凶猛剽悍的亚述人很快又成了这里的主人,他们取代巴比伦人,并在这里经历了三个时期的统治,即古王国、中王国和帝国统治,而在每个时期,国王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对外征战和对内平定叛乱,还有就是满足国王对狩猎的嗜好。许多狩猎的场面被描绘在浮雕的画面中,考古发现让它们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里有猎牛猎狮的场面,画面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战鼓在雷鸣,被猎杀的动物在痛苦地哀鸣,庆功的杯盏在碰击……一切都仿佛是活生生的。传说,亚述帝国的阿述尔巴尼拔王一人居然杀死过4500头狮子。1843年,法国驻摩苏尔的领事博塔在今伊拉克北部发现了宏伟的亚述宫殿。这位领事对历史古迹非常感兴趣,他的发现也使更多的法国人关注伊拉克北部的历史古迹。有关亚述人的记述,我们在《圣经》中就能找到,比如这里面提到过亚述人对犹太王国的征服,对拉西什等地的围困等,《圣经》和苏美尔的相关文献都曾讲到这些历史。博塔来到当年的都城,也就是尼尼微,这里距今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不远,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在这里博塔发现了大量的浮雕,在辛那赫里布西南王宫还发现了一些宫殿建筑和浮雕,这些建筑和精美的浮雕让世人惊叹,尼尼微瞬间名声大振。正是博塔的发现,仿佛唤醒了沉睡数千年的亚述文明,它的辉煌穿越千年时空,再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依然是那么让人惊叹。尼尼微地处底格里斯河和大扎布河的交汇处,早在公元前12世纪末,它就已经是一座大城市了。亚述王萨尔贡二世的儿子辛那赫里布在尼尼微挖了一条运河,修建了导水管,还有一座宏伟的宫殿,这里人口众多,据记载仅儿童就有几万人,尼尼微成了两河流域地区的中心。这里还要讲到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对数学和书吏业务非常精通,首都尼尼微的第一个图书馆就是由他筹建的,这座图书馆堪称世界第一。国王下令将全国各个时期的各类泥板图书收缴上来,现存的三万多块泥板几乎都是图书管理员复制的。图书馆的书吏对这些图书进行了编目,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早的分类信息目录。你想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和历史吗?在这里你会得到满足,因为这里包括大量的文学作品、法律条文、合同契约、宗教祭文等等。亚述王国的文化和经济,特别是城市建设为文明的进程做出了贡献,但国王的名声却不敢让人恭维。看看犹太人对他们的评价吧,在犹太人眼里,几乎每个亚述国王都是嗜血无情的暴君,亚述的首都就是狮子的巢穴。终于,亚述王为他们的残暴付出了代价,公元前612年5月,首都陷落了。亚述帝国消亡后,两河流域的文明丧失了发展的独立载体,但它的精髓却在犹太文明和波斯文明中被保存下来,继续对世界的文明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原文来自笔下文学;整理 :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2018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