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简介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3001次日期:2017-11-15 18:29:45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等,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反映了祖国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自上世纪八十年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书院大门上有一副楹联,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大意是说楚地的人才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所出,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两句话分别出自《左传》和《论语》。在抗日战争中,这副对联被日机炸毁,现在悬挂的是1984年根据历史照片复制而成的。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于岳麓山抱黄洞下,初设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由此奠定了书院讲学部分的基础。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州守李允则扩建,书院建筑的讲学、藏书、供祀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规制形成。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即院长)周式,并颁书赐额,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
        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安抚使刘珙因旧址复建,保持了原有规制。刘珙延请张栻主持教事。随后朱熹自闽专程来访,与张栻论学,首开书院会讲先河。至绍兴五年朱熹出任湖南安抚使,书院更建于爽垲之地,规制一新。其时,学徒千余人,食田五十顷。谚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书院规模有了很大发展。
        元明一代屡有兴废,阳明心学和明代实学相继发扬于书院。据志载元明大小修建活动达廿多次。明廷几次令毁书院,尚未受直接影响。其中修建规模较大而有所发展的:正德年间守道吴世忠重新规划,以风水未美,迁正学基,更书院向,迁大成殿于书院左,并形庙制,拆毁道林寺,以其材修建书院。因此形成了现存书院前部的基本布局。
        清代两百多年间,修建更密,志载大小修建活动达数十次之多,且多有朴学大师掌院,传书院经世致用之风。其中较为突出或有所创建的: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巡抚周召南倡修,基本承明遗制。康熙廿三年(公元1684年)巡抚丁思孔再修,次年得康熙御书学达性天额及十三经等赐书十六种,便成现存书院中轴后部规制。乾隆年间对环境风景建设又多有所创。院长罗典辟院旁隙地为园池,栽花木,标以八景。清代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是在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巡抚刘昆重振书院,留下书院的最后形制规模,现存书院古建亦多经此次重修或重建。
        清光绪廿八年(公元1902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改革学制,诏谕各省于省城市改设大学堂,因此次年废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学堂仍以此为校舍,仅将东西斋舍悉改新式,而自大门以上,讲堂,文昌阁、藏书楼及周程朱张等祠堂,保留不变。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学堂,乃迁入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改名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高师停办,又迁入湖南工业专门学校,仍就书院基址扩建,并创辟实习工厂(今址),从此麓山开始了工科教育建设。1926年2月1日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改国立)在书院正式成立。
        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省委托湖南大学管理、修复岳麓书院。湖南大学于1979年开始着手岳麓书院的修复工作,并于1984年成立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设理学、书院、文物和古建筑四个研究室,组成了一支由历史学家、建筑师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相结合的教学科研与文物保护队伍。1986年修复工作陆续完成,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2005年湖南大学改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为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2009年岳麓书院批准招收历史学本科生。至此,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基本完备。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的千年建设历史中,在这个优美的校园里,倾注了多少劳动血汗和聪明才智,演现了各种不同时代的文化学术思想和复杂斗争,反映了祖国文教事业的历史进程,它所遗留的文物史迹,都是生动的历史见证,是书院文化精神的见证。书院精神是在书院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精神。
        书院相关图片信息如下:
 
 
 
 
 
 
 
 
 
(欢迎你前来访问!本节内容来自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生活旅游网;2017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