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旅行-太白山是众仙选择的地方,传说太乙真人曾在此地修炼!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3178次日期:2017-11-16 18:09:58

太白山神仙选择的地方,传说太乙真人曾在此地修炼
 
太白山顶大片的花草混杂在第四纪冰川活动留下的石海中,远处的云海翻腾,山体被初升的朝阳染上金边。
 
太白山,秦岭主峰,坐落在陕西省宝鸡市境内,最高点拔仙台海拔3767m,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的海拔最高点。《汉书·地理志》谓之太乙山,据传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地。
 
太白山地处秦岭深处,是秦岭风光的精华所在,而太白风光的绝美,又当属平均海拔3200米以上的太白自然保护区。在这游人罕至的地方,可以欣赏到秦岭的高山、草甸、花海、石阵、湖泊、云海等景致,如果能早起的话,还可以在制高点拔仙台观赏一场高山云海的日出。
 
太白自然保护区的简易大门横在山间,远远望去,散发着原始古朴的力量,吸引着我前去叩开。
行走山间,感受纯净自然
 
太白自然保护区的道路是原始细窄的土石路。行走在此,山间不再有游人嘈杂的声音,有的只是天地、石海、山路、花草,和不时飞过的高山鸟雀,而这一切都让我感到陌生而又新奇。有时候看见一堆云雾从远处飘来,能见度瞬间降到不足5米,呼吸它的味道这是天然湿空气的味道!
 
 
在山腰上开出的太白山步道,迷雾中能见度很低,看不见远方。
 
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见远处的群山起伏。
 
太白自然保护区的平均海拔在3200米以上,这样的海拔孕育出许多高山特有的风景。云雾缭绕的高山,杜鹃花和圆穗蓼混杂在石海里,路上有时候也会有人工竖起的路标木牌,为游人指点方向。
 
夏天,步道一侧盛开的高山杜鹃花。
 
步道上树立的指示牌,地上盛开的白色野花是圆穗蓼,一种高山植物。
 
太白山历来是中国道教的重要活动场所,大小文公庙的建立就是道教活动的缩影。作为八仙之一的韩湘子被供奉在小文公庙中,与供奉其叔祖韩愈的大文公庙并称大小文公。如今,大小文公庙也是太白徒步的重要路标,游人可以在此处歇脚住宿。
大文公庙附近,刻着太白山的石块。
 
大文公庙附近,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堆着玛尼堆。
 
在山路上会遇到运送物资的骡队。主人牵着队首的骡子,走的比游人快很多,骡队经过的时候,我爬上路旁的大石头,给骡队让行。铃铛和蹄子混合的声音,在这空旷的山腰,让我想起电影《大话西游》中紫霞牵着驴在盘丝洞前遇见至尊宝的场景。目送着骡队从身旁走过,直到看着最后一头骡子那灰白相间的屁股消失在雾中,我才从石头上下来。
 
 
大雾中行走在山间的骡队,让人有一种时空穿越的错觉。
 
这几年行走太白-鳌山一段的山友越来越多,对山上的住宿和补给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山间路窄,海拔又高,车辆上不来,也只有用骡马以及人工这样原始的方式进行物资运输。也许,一条设施完善的太白高山步道系统,就会在人工与骡队这样日复一日的搬运下被悄然建成。
 
 
山路在山腰上,就像在齐整的山体上划了一刀。
太白池海,高山上的明珠
 
太白山之风景能冠绝秦岭,山顶的高山湖泊功不可没。一般把这些湖泊称为池海,它们是第四纪冰川活动时形成的冰斗湖。
 
太白山顶的大爷海是第四纪冰川活动时形成的冰斗湖。
 
在制高点拔仙台附近有许多这样的第四纪冰川时代就形成的高山湖泊。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等高山湖泊星盘错落,就像秦岭之眼一样,在太白之巅凝望苍穹千年。
 
太白池海最著名的当属大爷海(也叫太白池),它在秦岭驴友心中是享有很高地位的,因为它是国内顶级徒步路线之一的鳌太穿越线上(从鳌山到太白山,全程150公里)少有的补给点。从鳌山出发,经过四五天的高山无人区徒步,到达大爷海,也就意味着整个鳌太穿越接近成功了。
 
 
一只乌鸦从大爷海一侧的崖边飞过。
 
湖畔的高台上有几间简易房屋,也是补给点,为穿行的驴友提供食物和住宿。补给点对面的湖畔还有两座破旧的石头堆砌的房子,废弃的茅草顶上长出了绿色植物,还是相当有意境的,晚上有几个穿越的驴友就在这个地方扎帐。
 
 
被称为净水童子的鸟雀,生活在大爷海边。
 
大爷海生活着一种林鹨,跟麻雀一般大小,但是比麻雀漂亮很多, 也不是很惧怕游人。此鸟被当地人称为净水童子,据说其日夜守护在大爷海旁,池中一有草叶等杂物,它立即衔走,使得池水无寸草点尘。关于童子衔树叶,我不得而见,但是大爷海的水是真的清澈和不染,那潾潾波光,看的久了也许心都会碎。
 
 
雾来的时候,整个湖面笼罩在其中,这就是传闻中的神帐子。
 
 
大爷海北侧崖边,被山友垒起的玛尼堆,坐落在花草的海洋中。
在大爷海的夕阳和星空下
 
秦岭的高山天气变幻无常,云散去的时候,天空是一望无际的蓝,大爷海也在阳光下泛着清亮的緑。夕阳下,沿着大爷海西南方的碎石坡上行,可以来到太白山顶,那里有大片的高山草甸。
 
夕阳照射下的太白山顶。
 
无限风光在险峰,在太白山顶,大片的高山草甸顺着山势平缓起伏,中间还掺杂着星星点点的白紫红蓝;山坡上那些又高又矮的粉的白的圆穗蓼在阳光的斜射下泛着金边。
 
 
山坡上那些圆穗蓼在阳光的斜射下泛着金边。
 
日光温柔,高山云散,草甸千里,万籁俱寂,我觉得大自然真美……
 
 
俯瞰夕阳下的大爷海,远处的山峦被阳光染上了金色。
 
夜晚,沉寂的太白山上,除了我们住的房子透出几束昏暗的黄光外,看不见一丝人造光源;只有漫天的繁星,和丝丝渗入膝盖的寒冷。银河就在东南方的夜空中,肉眼都可以看见两束白带直贯星空。
 
 
大爷海旁
 
秦岭最高点的日出
 
凌晨4点,我们起床去看日出。路上大片的石海混杂着高山杜鹃和花草。
 
 
远看拔仙台就像是一座堡垒,传说这是姜子牙封神拔仙之地。
 
太阳还未出现,已经可以看见远处群山渐渐清晰,还看见白色的云海。
 
 
太阳升起前,拔仙台西面的云海在群山之间翻腾。
 
拔仙台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堡垒,在相对平坦的石海上拔起。慢慢的走近了,发现都是大石块磊起的围墙,有好几层,中间还有一座石房子,里面供着神像,我没敢看的仔细,因为对这种神灵住所,我一向比较敬畏。我想应该供的是姜子牙吧,因为传说拔仙台就是太公拔仙封神之地。
 
如果没有人工修建的简易围栏,拔仙台就是一块悬崖上突出的空地,脚下就是临空深渊。在拔仙台的大石堆里躺着一块平整的石板,上面刻着海拔3767米的字样,昭示它秦岭第一高的无上地位。
 
 
太阳从天地分界线上升起。
 
拔仙台上刻着海拔3767米字样的大石块。
 
六点多,太阳从天边闪出第一束光,它不是从某个山头起来,它是从远处的天地分界线上出来的。
 
 
太阳升起后,远处的山体被染上金的色彩。
 
 
在拔仙台上可以看见远方的三爷海,那是太白山上的另一颗明珠。
 
太阳出来的很快,初升的太阳还是红色的,没有那么刺眼的光芒,只是把我们每个人都染上了金边。回望四周,山野、云海都在脚下,朝阳沐浴下的秦岭太美了,金灿灿,阴暗分明,西方的云海也被染上了红的霞光。
 
这样的视觉盛宴,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才让人庆幸爬山时那些疲累的汗水没有白流……
 
再见,大爷海!
 
(原作: 2017-08-21 华夏地理 国家地理中文网;摄影、撰文:佐蚂;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生活旅游网转载;2017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