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位于湖北汉川。又名甑山书院。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旅居汉口的徽州商人创建,祀朱熹。有遵道堂、六水讲堂、主敬堂、愿学轩、宴射轩、致一斋、近圣居、御书楼、藏书阁、魁星阁、文昌阁、朱子祠、报功祠、始建祠等。六十年知县钟嘉襜、乾隆二十四年(1759)伍泽概重修,后废。嘉庆五年(1800)原贵阳知府邑人程煜捐置北街房屋1所,重立大门,靠北有铺房4间,书楼1座,照壁回廊3间,左右厢房2栋各3间,靠后有大厅1座5间,照壁回廊3间,左右厢房2栋各3间,坐楼1座上下各5间、围房1栋5间、围墙等。道光十年(1830)知县张开云率周若鸿等清理书院学田并修葺。光绪二年(1876)知县邵世恩曾劝谕典当商人每月捐输膏火钱2000,以利办学。
书院内的对联
承千圣道统;
正百代儒宗。
清代汪嘉树
作纲目,继春秋,涑水司马公赖笔削而史书不谬;
由问学,尽德性,庐山白鹿洞辨异同而圣道始明。
清代汪绎
九州郡邑皆祀庙庭,爱集六水枌榆,挹江汉洋洋,遥望文澜于虹井;
万禩师儒具瞻山斗,肆会两湖桑梓,仰宫墙翼翼,俨沾教泽于紫阳。
清代吴肇荣
水之行地,犹神之在天,况岳麓有遗踪,则鄂渚苹蘩,益见道昌朱鸟;
生近其居,如亲炙其世,虽日月无私照,而乡人俎豆,还同号系紫阳。
清代张瑗
阐六经奥旨,注千圣微言,昭昭然若日月当天,孔孟以来于斯再旦;
塞百氏旁流,汇诸儒正派,浩浩乎如江汉朝海,周程而后大矣蔑加。
清代黄元治
大别峙龟蒙之秀,千岩万壑,拥五岳以纷罗,惟嶂岭孤标,真作道峰砥柱;
汉水分洙泗之源,三湘七泽,汇百川而争逝,信紫阳一派,能回学海狂澜。
清代江皋
承千圣之危微,业在守先,信史凛于春秋,巍巍道山,秀耸徽闽争望岳;
阐四子之秘奥,顾存待后,大义昭于日月,渊渊学海,泽流江汉尽朝宗。
清代宋衡
衡云护几筵,仿鹿洞遗规,凛羹墙以修睦,所过所存,咸被千年教泽;
汉水洁苹藻,分虹井佳气,光俎豆以乐群,有严有翼,永钦万古心传。
清代姚震
道统缵唐虞,溯本穷源,知遗风之未远;
声灵钟院宇,忾闻懓见,信斯文其在兹。
清代朱嘉
惟精惟一,亘古之光华如旦;
无声无臭,行啾之俎豆聿新。
清代柯宗仁
循是路而由是门,式遵古训;
登斯堂而入斯室,矧敢斁思。
清代汪钧
创合涣之宏规,羡威仪雍肃,山若增高,水若增远;
崇国故之元祀,愿训行无斁,天与同久,地与同长。
清代汪璲
远接尼山,道在黄岩白岳之间,宜六邑群英奉为千秋俎豆;
近宗濂水,祠于广汉永江之畔,知两湖人士共瞻数仞宫墙。
清代李天祥
到南渡后,谁知孔圣人尚存,即今日仰庙貌于黄鹤楼前,岂不是秋阳江汉;
便北朝中,也问朱先生安在,想当年寄学规于白鹿洞口,何处寻汴水钱塘。
清代夏力恕
接危微精一之传,远溯唐虞,近宗孔孟,千百世道心不绝;
阐河洛图书之秘,约该周邵,博采程张,亿万年性学当明。
清代许大定
功著六经,圣道之薪传,显垂千古;
位崇十哲,盛朝之典祀,荣冠群儒。
清代杨晏
学阐群经,越秦汉晋唐而始标真谛;
道光千古,汇周程张邵而重集大成。
清代朱灅
白鹭山房,著述文章皆妙道;
紫阳理学,东南邹鲁得真传。
清代吴睿
文献著丹岩,万世宗师传道脉;
渊源照汉水,千秋俎豆仰仪型。
清代吴元伦
道脉衍千年,自孔孟重教以来,诚意正心阐薪传,俨授受一堂,永做今古师儒之极;
人文聚六邑,当春秋展虔而外,型仁讲让敦梓宜,看冠裳异地,依然东南邹鲁之乡。
清代汪良选
传道脉于紫阳,沅芷澧兰,鄂渚□□俎豆;
接心源于黄岳,风琴雅管,晴川远接笙簧。
清代黄履旲
道统得薪传,经史遗文,独轶汉唐标奥义;
心香崇梓里,春秋秩祀,遥以江沔溯真源。
清代毕沅
绪宗洙泗,功翼传经,瞻教泽布九州胜地,永治平于邦国,徽声历代弥尊,虹井毓灵章五色;
典肃春秋,荣崇俎豆,仰光华照三楚名区,长溯洄夫汉江,文运齐天不朽,紫阳钟秀脉千寻。
清代杨奋飞
三纲底柱留全史;
千古功成在六经。
清代夏力恕
道学慕前徽,爰萃六邑诸生于兹讲习;
文明昭圣代,伫看千秋百世贻厥谟猷。
佚名
仰大成于往圣,观海难言,却就这江永流广,分泗水之支流,益信此中涉川有自;
留微绪于来贤,指迷未远,请都向义路礼门,范考亭之正轨,不须他处问道所由。
清代夏力恕
摹斗鬼仪型,开文运于紫阳,笔醮长湖,描不尽鹦鹉洲边草痕波影;
符状元诗谶,接仙风于黄鹤,金储大别,买不了胭脂山下月色江声。
清代洪元声
旧学商量加邃密;
新知培养转深沉。
清代汪应铨
肇开文运立中极;
施转王衡见太平。
佚名
左挹鹤楼,右揽晴川,溯十载汉渚经游,枌社簪缨崇道脉;
瑞霭斗魁,祥凝东壁,三千里楚江星耀,天都人士颂奎垣。
清代汪承霈
璧月耀奎躔,瑞彩缤纷生汉渚;
卿云辉禄籍,祥光焕烂映天都。
清代毕沅
观象六星,鄣郡人文珠映采;
登楼百尺,汉皋云物镜生辉。
清代谢登俊
功在紫阳,千载干城维道统;
祠依东序,百年黎献仰官师。
清代董桂敷
圣泽如闻,庭下笙镛符孔壁;
心源未远,眼前江汉即朱塘。
清代董桂敷
作室溯勤墉,汉浒重瞻阙里;
专祠隆报绩,灵斿长护寝筵。
清代董桂敷
盛服正容,大祭人方观典礼;
升堂入室,先贤吾欲见羹墙。
清代董桂敷
学礼首桑孤,集兰襟于江汉名区,既句既坚,无忘天地四方之志;
歌诗陈瓠叶,设蒲筵兮春秋佳日,言慈言孝,私淑程朱三子而来。
清代胡秉虔
太乙明从金殿下;
斗牛光并玉壶悬。
朱灅
仿新安习礼,为楚泽升香,通过三澨至大别,远哉明德,绍以正心诚意,启弈禩圣域贤关,功侔禹迹;
从泮水居歆,降南都时享,仰濯江汉暴秋阳,焕乎文章,迄今一道同风,集诸儒声金振玉,统接尼山。
清代金琛
对乡人,说乡语,灵爽式凭,似讲格物致知于黄山白岳;
明圣学,接圣传,羹墙如见,直验存神过化于汉水方城。
清代赵玉
奠位三台读周官,槱燎升香,统领星辰风雨而泰阶平,人文化成天下;
过宫百吉降汉水,薪传嘉会,御兹兰蕙酒椒而灵旗展,阴骘锡福生民。
清代赵玉
紫绶千秋绳祖德;
阳春一曲谱贤声。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