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的诞生
A Birth of a School.
学校始于一棵树下,
一位讲者和其他几个人谈论他的发现。
说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
听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
听众们听得出神,不禁惊讶万分,
心想和这个人在一起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
也能聆听这样的一个人说话。
很快地,一个被需要的空间树立了起来,
于是世界上就诞生了第一所学校。
Louis Kahn 刘易斯。康
一所天还未亮孩子就赶着想上学,
天黑了,孩子还舍不得回家的学校
培德书院
1995年,台湾。
一位父亲想为自己的女儿选择一所理想的学校,在考察了台湾现有的幼儿教育机构之后,他决定放弃自己原有的工作,为自己的女儿去创办一所心目中理想的幼儿园--道禾幼儿园由此诞生。伴随着女儿的成长,道禾小学部,道禾初中部,道禾高中部也接踵而来……
20年后的今天,女儿长大成人,现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就读文化文类学及艺术史专业。
20年后的今天,在台湾道禾毕业的学生已分布于台湾及英国丶美国丶澳大利亚等国著名名校如英国伦敦大学丶美国华盛顿大学,澳洲墨尔本大学等。
20年后的今天,道禾实验学校已经成为台湾教育界一朵奇葩。
20年后的今天,这为父亲已经成为一名资深的教育研究与实践者…
2006年,北京。
一位父亲因为自己女儿的出生缺陷而创办了一家公益机构,去帮助那些和她女儿一样的小天使们。8年后的今天,他帮助近一万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重展笑颜,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办非营利儿童医院。
在解决医疗救治的同时,这位父亲对女儿的教育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在教育的引导下,3岁半可以通读金刚经;5岁可以独自完成14公里的登山跋涉;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气之日,女儿都会去郊外做科学观测,7年168次,风雨无阻,大自然已经成为她最好的朋友。
这位父亲同时创办了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汇集传统文化资源,开办公益书院讲堂,为复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而努力着……
2013年,这两位父亲相识于北京。在敞开胸怀,淋漓酣畅的对话后,达成了以西方教育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精髓的教育理念,并开始付诸与行动……
2014年9月,培德书院(幼儿部)在北京正式落成。

罗马湖畔,一所我们的 学校即将诞生。这个空间,有手舞足蹈听得不知天色已暗的孩子,有娓娓道来分享生命智慧不知放学将至的讲者,他们或坐、或卧、或吟、或唱,在湖畔分享他们惊喜与发现。
一棵树下是孩子玩耍的基地,一处沙坑是孩子探索的城堡,一弯涵洞丶一亩菜园是孩子的秘密花园,一湖秋水更是孩子的艺术与科学实验室,她也是《培德书院》孩子们的『学校』。
引领孩子获得
永不浪费、永不归零、
永不退流行的生命基石
现代教育一边歌颂消费文化、经济至上,一边又在升学与文凭主义及过度保护的恐惧中,阻碍了孩子独立自主与想象力丶创造力的发展。任何有意义的教与学的活动,必须建立在了解孩子身、心、灵各阶段发展之上,而各项课程更应呼应及连结孩子的情感;无论成人准备在好的学习内容,没有此种了解与呼应,只去经历「记、背、诵、考、忘」之过程,是不能真正内化为孩子内在真善美的印记与记忆。
我们希望透过望丶闻丶问丶切,阅读儿童、依据孩子个别咨询进行适性发展,并于节气生活体验及户外探索、课室教学中,实践知行合一。结合故事、时事、以探访、分享、培养孩子身心灵合一的价值观与生命态度,让孩子充满自信、勇气与意志力的人格特质,经由感受、理解、进而能感恩与敬虔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培德书院;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2018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