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院之汉南书院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3107次日期:2018-01-22 15:24:02

秦晋【岁月留痕】历史上的汉南书院
 
         地处汉台区中学巷西段的汉中中学,其前身为汉南书院。它历史悠久,距今已276年;规模宏大,曾有七院100多间房舍;声名远扬,培养出许多栋梁之才。截止民国末年,一直为汉中乃至陕南的最高学府。
  汉南书院在乾隆时期已成为汉中最大的学府,因治学严谨,仅科举荣获进士者即有14人之多,陕南及川北学子纷纷前来求学深造。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严如煜由定远厅(今镇巴县)侯擢升汉中知府,考虑到院基过于湫溢,他派专人经营院务,还改建大门、二门,增修斋房十余间,仓房二间,建成文昌阁、奎星阁三重斋房,奠定了汉南书院的基本格局。此时官拨、绅捐银共1500两,还规定南郑、城固、褒城等县每年以800、500、200的比例提供书院经费,存铺生息,作为办学基金。此时书院经费充足,步入发展壮大期。
  清道光年间,汉中知府杨名扬,牵头主持整修汉南书院,翻修增加了一些房舍,剩余银两充为办学基金。同治二年(公元1863),书院突遭火患,斋舍焚毁殆尽,学田簿籍又遭烧失。同治四年(公元1865),时任江西巡抚的西乡县人李文敏,闻知书院困境,捐银2000两,各界人士又踊跃乐捐,书院得以恢复。
  光绪初年,褒城王屏山因目疾辞官归里,他热心公益,亲任书院长,将家产变价银3200两弥补学院空亏。期间,还建成斋舍四十余间,可接收生童240余名,现在所见汉南书院遗存建筑,基本上都是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1912年秋,汉南中学堂在校长刘宗向主持下艰难复学,1915年更名为陕西省联合县立汉中中学校,简称汉中联中。1931年,时任校长周彬如及教师段维特等进步人士,用暗喻拥护中国共产党之意,易名为陕西汉中共立学校,简称共中。1935年,汉中专员张笃伦,觉察出共中有共党因素,勒令学校改名为汉中联立中学校,简称汉中联中,直至1949年12月汉中解放。1955年,汉中联中改名为汉中市第一中学,1981年,再次改名为汉中中学,并成为全省二十所重点中学之一。
  汉南书院是清代以来汉中最著名的学府,也是知名的人才摇篮。从书院历史看,每一时期均不乏大量栋梁之才,如嘉庆时期洋县岳震川、李友竹,城固韩履宠,南郑陈道坦,咸丰同治时期西乡李文敏,城固王烈,宁强陈才芳等等,不一而足。
  汉南书院堪称汉中乡土文献的聚集地,如清嘉庆年严如煜原辑、城固高万鹏补注的(山南诗选》,这是山南(今汉中、安康)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诗选;清同治年罗秀书等人的《褒谷古迹辑略》,还是研究石门石刻的要籍之一。
  如今,在汉中中学的校园里,还残存着汉南书院的大门、二门、礼堂、教员院、莲池遗址,以及众多的石刻遗存标本。步入其中,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也让我们记住:这里曾是汉中圣贤读书、科举求名的理想场所。
      【作者简介】 郭松林,笔名秦晋。原汉中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陕西省作协会员。已出版《生命的接力》、《飞翔的月光》两部散文集。                      
     (审核:田也,来源:秦晋,责编:楠阳,原创 2018-01-20 秦晋 赤土岭文协;整理 :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2018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