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穴位按摩 练习方法

来源:本站浏览:717次日期:2022-04-07 16:48:59

气功穴位按摩

练习方法

一、预备功

练功时,先宽衣松带,自然站立,两脚分 开如肩宽,头颈正直,含胸拔背,两手下垂体侧。全身放松,气定剂敛,双目微闭,内视祖窍。稍停,向上意视窗 门,以意气,向后猛下降气,经玉枕、大椎行,同时沉肩坠肘,网手随之下按,两膝微屈下蹲,气经下丹田顺两腿内侧下达留泉。气降到不能再降时,即由涌泉顺两腿外侧上行,身体随起,意气经两胯环跳直抵会阴,稍停,由前身经中丹田上行至璇玑、泥丸,下降至祖窍。稍停,由祖窍至喉后,从体内直抵夹脊,走心窝至绛宫,经中丹田至下丹田。稍停,内收尾闾,提肛,气经夹脊、玉枕至泥丸,再下降至上丹田。由上丹田经口内气管至中丹田,达下丹田;复提肛,经夹脊、玉枕、泥丸到上丹田。稍停,往中丹田回吸,将气集中于中丹田伏气(不是闭气)。此时自然站立,全身完全放气(不是闭气)。此时自然站立,全身完全放 松,两 膝微屈,手臂弯曲,手指微屈,掌心相对,于胸前成抱球状。两手随呼吸一开一合∶即呼气时,气由丹田发放至两掌劳宫穴(不是向体外放气),同时两手徐徐内含(距约4~5公分),两掌间觉有一气球合不拢;吸气时,气由上丹田经中丹田到小腹部,同时两手缓缓外拉(距约7~8公分),觉有气体料住两掌拉不开。这样反复多次(约3~5分钟),两掌麻胀、气感及发热可逐渐增强(初练时可搓手发热)。静极生动,中静求动,内气鼓荡,久练自然动现肢体自发运动。此时即可开始气功穴位按摩。

取坐位(床上盘腿,凳上直腿平坐)或站立位,手法宜柔和、细微,持久而有力,酌情用掌或指在穴位上 进 行 补泻。轻摩、慢摩为补,重摩、快摩为泻;时间短为补,长为泻;络脉顺推为补,逆推为泻。治疗时,以点穴得 气为 要诀。按摩时,呼吸调匀,精神内敛,意守丹田,舌尖随呼吸停顿与默念数字配合动作,口中津液时时咽下。

二、具体实施方法1。头颈部按摩法

(1)摩顶后将头盖揉

①两手掌于百会穴由前而后,由轻而重,由慢而快抚摩80下。

②两手掌在头盖周围、前额、耳前、耳后、枕后各部,每部轻按压8下,每按一下并同时用鼻微微呼气。

此法振奋精神,可健脑醒脑,防治头晕、头痛、高血压等病,久练可使黑发有光,生长新发,亦可使白发变黑。

(2)按眉揉眼两角肌

①以两手食、中、无名三指头相对,于印堂(两眉间)分向左右,在眉头轻按抚16下。

②以两手食、中二指头,各按左右太阳穴(眉梢眼角外方),闭眼轻揉转16下。

⑧以两中指头,各在晴明穴(内眼角凹内)轻揉转16下(最好将两掌摩热,掩在闭着的两眼上,使眼珠左右转动16 下再睁眼)。

此法去心火,防目疾,增视力,防止头晕目眩等有效。

①两手食指各压在两中指背上,在鼻梁两 边 各媒32下

(若未热,可以多揩擦,古人谓之"灌溉中岳")。②左手指按捺左鼻孔,喷气3下(鼻呼气,短而急速)右边同样。

)两手摩擦面颊部22下。

此法可常用。猪鼻能润肺,防治感冒、鼻炎,擦面能键脾,少生皱纹,又使面色红润,防御寒冷,增强颜面神经动能。

(4)弹击压夹耳相宜①鸣天鼓32下。

②两手中指各压听宫穴(两耳屏下角端张口呈凹陷处,,稍重压,各放响3下(重压耳内必发音响)。

③两手食、中二指缝,夹着两耳根部,由上而下,由轻丽重摩擦32下。

此法补肾,防治耳鸣、耳聋,增强听力,并治头晕病,有调整机体平衡之功。

(5)抚啄抱项

①用两掌贴在耳后部,十指相接,按在后脑啄,由上而下,由轻而重,抚刮32下。

②两手十指微交叉,环抱项上,头慢慢后 仰,吸入清气,头慢慢向前垂,吐出浊气3下(均不要有声),再用力与手抗争9下。

此法柔和项部,通脊梁大筋,降低血压很 有 效;且补心、治脾,使神志清楚,防止头晕眼花、落枕、项硬酸痛。

(6)叩齿咽津效最奇

①轻叩上下前齿36下,再轻叩大牙36下(叩时不可用力过大)。

②舌尖在口内搅动36下(左为金津,右为玉液,舌下中间微后叫海泉穴,此法古称"赤龙搅海"),搅后,舌抵上腭,侯津(唾液)满时,分作3次咽下,以意导至丹田。此法能使牙营养改善,保护牙齿,防止牙病。常咽津,使全身经脉调和。帮助消化,灌溉五脏。又防 止口 苦、舌涩、喉痛、气嗽。宋朝林洪诗曰∶"热极风生齿不宁,侵晨叩齿激日惺,苦教运用无常隔,还许他年老不零。"

六节练完,宜歇气3~5分钟。2.上肢部按摩法(1)攀揉肩肿捏上膊

①两臂交叉,两手攀在左右肩肿骨上,由轻而重、慢而快,揉捏80下。

②两臂交叉,各在左右上膊,由内而外、上而下、轻而重,密捏32下(如不习惯两臂交叉,或冬天衣服厚时,可左右换手分别揉捏和密捏亦可)。

此法使关节灵活,臂力增强。防治关节炎。(2)继按肘关揉曲池

①两手交叉,按于左右肘之全部,由轻而重按揉32下。②将两手按在左右曲池穴(屈肘,纹头是穴),由轻而重按揉32下。

此法使关节灵活,防治肘痛,遍身风症,对咽喉肿痛亦颇有效。

(3)再揉下臂内关穴两手交叉,以中间三个指尖,扣在左右两手腕上二寸处中孔穴(中间为内关),按揉80下。

此法能治胸胁疼痛,除心中烦闷。古代医家云∶"胸肋如有病,速与内关谋"。

(4)更揉通里腕侧移

仍将两手颠倒相向(与3条同),以两拇指尖,移下扣在左右通里穴(左右小指方腕侧后一寸陷凹中),按揉32 (如加经渠穴一齐按揉更好)。

此法治气血虚损,心跳不安,四肢沉重,防治喉痛、口噤不言等。

(5)交捏合谷即虎口可两手交叉式换手分别按揉,各32下。

此法疏筋散血,散惊去热,治头痛、面肿、耳鸣、耳纽等症。

(6)互捋两手左右挥

①两手交互捋动左右十指的第一节(指根穴),两手十宣穴80下。

②再将两手左右挥动(两手交叉颤动)32下。此法使手指、手腕灵活,增强腕力,使血液流畅,防止手痛等症。

六节练毕,亦宜歇气。

3.躯干按摩法

(1)胸与肋间揉擦后

①右手五指头,按摩左侧各肋间孔穴(中指恰在第四肋间,即腋窝直下约三寸,为渊腋穴),贴紧皮肤揉转32下,再往下肋间揉转32下。

②再以右手,在左胸各肋间由上而下,轻按摩32下。③换用左手,同法按摩右胸。

此法可防止肋间作痛,使呼吸舒畅,除胸中闷结。三寸尤佳。其运法是∶将两肩扭转16下,扭转时眼随向后瞧)。此法疏经和血,加强内脏机能活动,壮肾,治腰痛,五劳七伤及一身诸病。

(6)命门腰部同按推

两手分别按在尾椎骨两侧,大指在前,四指在后,作反叉腰式,上自夹脊之上(腰椎、长强、龟尾),下至长瑕之下,按推命门、阳关、腰俞(命门在第二腰椎之下,阳关在第四腰椎之下,腰俞即第四尾椎之下)等穴80下。

此法能使全身热气腾腾,促进血流通畅,极感舒适。强肾,防治腰痛、肾亏、妇女痛经,防治脱肛及痔核,调理大便。继上六节练毕,宜歇气。

4、下肢按摩法

(1)大腿全部各掌拍

①两腿前伸,以两手掌(指尖向后)贴在左右髋骨<髋 提白窝)上,同时拍击(或按揉)80下。

②以两手掌(指尖向下)贴在左右大腿外 侧(近 髋骨处),同时拍击或按摩32下。

③再以两掌(指尖向下)贴大腿两侧(近腹股沟处),同时拍击或按摩32下。此法使髋关节灵活,加强腿力,防 脚 软、腿痛。

(2)膝盖周围分指挤

①两手掌各贴左右膝盖的全部揉挤32下。

②两手指分开,按在膝盖四周孔穴处(膝上穴、膝眼、鹤顶)揉挤32下。

此法使膝关节灵活,治腿酸痛,特别是下肢关节炎。

(3)委中揉按切非浅

两手食、中、无名三指头,分别按委中,按揉32下(如能以两大拇指分别加按膝窝外端之委阳穴更好)。

此法治腰背酸痛及膝痛。古代医家云∶"腰脊如有病,但向委中求。"

(4)三里按揉放不低

以两中指各按揉足三里80下(如能以两手食指按膝盖前内侧下二寸陷凹中之阴陵泉,并以无名指按膝盖前外侧下二寸之阳陵泉,一齐揉按更好)。

此足三里,日本有医学家称长寿穴,苏联称健康穴,系人体及针灸重要穴位。此法治消化不良、胃 痛、腹 胀、腹泻、腹痛,又治腿肿、膝酸及恶心呕吐等症。

(5)二承捏推能治病

①以两手在承筋穴(小腿肚腓肠肌中央委中穴下5寸)提捏32下。

②以两手在承山穴(小腿肚下腓肠肌最宽处,分肉之间陷凹中,又名鱼腹穴)提捏32下。

③再以两手分别在小腿全部由上而下、轻而 重 按 推32 不。

此法治脚气、脚肿、转筋、腿酸、腰痛,对霍乱、痢疾、便秘也颇验。

(6)地衡摩按可防衰

①赤脚,一手握趾,另手按摩脚心(涌泉穴)80下。②脚心已热后,再将脚趾、脚掌、踝关节动转32下(先左后右)。如脚心未热,可多擦。如疲倦,可少歇后再擦,以热为佳。

此法能通百脉,交心肾,防早衰,能健脚力,治痿弱、酸痛之患;能治心中结热和心痛,治头痛、眩晕、妇女子宫下垂、不孕等;治高血压也有效(但须向前擦,不像其它病之用来回擦)。宋朝大诗人苏轼写道∶"扬州有武官侍真者,官于两广十余年,终不染瘴,面色红腻,腰脚轻快,初不服药,唯每日五更起坐,两脚相向,热摩涌泉穴无数,以汗出为度。"

以上六节练毕,宜歇气。

三、收功

吸气至中丹田,意气由中丹田至下丹田、会阴,沿尾间上达命门,再固中丹田,如此运转9圈(立圆);再反方向运转9圈(立圆)。稍停,再沿腰腹部,先左后右各运转9圈(水平圆)。最后用意念将内气逐渐导引回归丹田,慢慢放开手脚,启目收功。

上面所谈24法,可根 据 体 质、病情,或选择病患处多做,不必全部作完,也能收到很 好 效果。如为进一步保健长寿,则宜全部作完,长期不懈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