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共读-界围岩水帘 唐代:柳宗元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2618次日期:2018-05-13 20:48:29

界围岩水帘
 
唐代:柳宗元
 
界围汇湘曲,青壁环澄流。
悬泉粲成帘,罗注无时休。
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
丹霞冠其巅,想像凌虚游。
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
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
今我始北旋,新诏释缧囚。
采真诚眷恋,许国无淹留。
再来寄幽梦,遗贮催行舟。
 
译文
界围岩和湘江的江畔相汇,青青的山壁,环绕着清澈的江水。
悬挂着的泉水,形成一面鲜明的水帘,排列下流,没有停止的时候。
水帘好比一面音调和谐的玉磬,敲声锵锵,响彻岩谷。
红霞笼罩在岩顶上,使我忽然想象升上天空游览的景况。
奇妙的境界,简直不可形容,即使是神鬼的工力,谅必也难造成。
忽然好像朝见玉皇,只见他的皇冠前面,垂着一排玉串。
昔时屈原被逐南来,他有意依恋神仙之地,不思回国。
如今我幸获新诏释放,开始北归。
在这里任情遨游,固然值得留恋,但我以身许国,必须迅速回朝效力,不容停留。
再来游玩,只有寄托在梦境了,行前站立良久,乘舟离去。
 
注释
1、曲:水畔。
2、粲(càn):鲜明。《诗·唐风·葛生》: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3、罗注:排列下流。
4、韵磐:声音和谐的磬。
5、叩:敲击。
6、凝(nǐ):比拟。
7、碧:青绿的美玉。
8、锵锵:象磬声,比喻水帘声。
9、冠:笼罩。
10、凌:升上。
11、虚:天空。
12、冕:古代帝薯的帽子。
13、旒(liú):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
14、楚臣:指屈原。
15、仍:依恋。
16、丹丘:神话中神仙之地。
17、缧(léi):拘系犯人的大绳,这里指罪犯。
18、采真:《庄子·天运》曰,古者谓是采真之游。成玄英疏:谓是神采真实而无假伪,逍遥任适而随化遨游也。
19、淹留:停留。
20、遗贮:临行前久立。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因为接到来自长安的皇帝的诏书,于是自永州奉诏赴京,作者心情因为得以返京因此喜悦万分,路过界围岩时,被界围岩的美景所感染,然后又联想到自身的遭遇,于是有感而发,借景而抒情,遂作出此诗,来表达诗人自己欲施展抱负的愉悦心情。
 
赏析
 
  该诗是一首描述界围岩的风光的诗,全诗突出了界围岩的瀑布风光。其景象气象万千,奇丽无比,想象丰富,感情直抒胸臆。
 
  首先是开头四句,简单勾勒出界围岩的地理特征。界围汇湘曲"凸显出湘江在这里盘旋不止,青壁环澄流则表明了碧水环绕青崖的美景。而后以悬泉粲成帘,罗注无时休,重点点出瀑布下注连绵不断,波澜壮阔的特点。
 
  接着则是描写瀑布的飞流之声,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两句声色俱备,水流声像磬玉相叩在碧潭,其锵锵的清脆之声响彻幽岩,清脆悦耳。斟酌该句,可见字词贴切。如碧而谓之凝,凝碧又冠以叩,而叩击碧玉般青石之声乃为磬音,此磬之韵清远激越,这是多种力量的聚合,其中又极力突出了个叩字,从而令人于听觉感受中去领略那瀑布与岩石撞击发出的音响。丹霞冠其巅,想像凌虚游,则是描写红色的云霞如冠帽戴在山顶,令人想飞上青天,凌虚游历。
 
  以上八句之景物描写实为佳句,却同时也为铺垫也,目的正是为了引出下方的诗句,以求得产生惊人的艺术效果。
 
  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许多名家正是将目光投向此句,这四句骨力傲岸,撑柱全篇,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句正是将水帘比做玉皇的天冕前挂下来的流苏,体物极工。又以简单的一句鬼工谅难求来凸显出其景物的难以细述的美妙,其比喻贴切,简洁且形象。仔细想来,作者在此之前已作了若干铺垫,先写水帘之整体形貌,继写其成帘罗注之状,次写其叩石如磬般的声响,终写水帘上方云霞环绕之景观,而后才以忽如二字,于灵光一闪间将之与玉皇所戴冠冕前下垂的玉串联系起来,惊警动人,让人不禁拍案叫绝。
 
  惊句过后,则是发散想象,思及自身,有感而发。采真诚眷恋,许国无淹留,诗人联系了自己的遭遇,遥想当年像楚臣屈原一样被放逐到南方,曾有意要学仙成道。如今诗人却和屈子不可相提并论,如今即将是要回到北方去,皇上的诏书解除了羁绊和拘囚。因此诗人对采真求仙的眷恋,被以身为国的理想抱负所代替。于是以略带怅然的一句再来寄幽梦,遗贮催行舟来描写自身。即将返回长安,只好以幽幽的梦境相寄托,行舟既然催促,便唯有乘舟远去。该句虽是带有离别的伤感色彩,然联系诗人背景和句末的语气,仍可清晰看出,诗人大部分心情依旧是愉悦的。
 
  此外,诗人在选词设色上颇费经营,如青壁"、澄流、粲成帘、彻岩幽、凝碧、丹霞,可以说是五色杂陈,而读来不觉繁乱,盖因其整体色调倾向于清寒一路,由此形成了气氛肃穆、境界幽寂的诗境。迸一步看,全诗避免偶句,以单句直行,从而产生一种劲气直达的力感。孙月峰评论说:写景如谢,然多用单语,觉骨力更胜。(《评点柳柳州集》卷四十二)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原文来自古诗文;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2018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