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书院简介
桂枝书院位于绩溪县现上庄镇宅坦村,是北宋时由绩溪人胡忠(9571026,字良臣,号桂崖,为现代著名思想家、学者胡适先生的远祖三世祖,是明经胡龙井派始迁祖)创建。
说到胡忠先不得不提及一下他的父亲胡延进(9261005,又名延政,字以礼,号节庵,为明经胡始祖胡昌翼长子,也是胡姓远祖二世祖、明经胡长房派祖在北宋开宝八年(975)任绩溪县令。
而此时龙井(今上庄镇宅坦村)就有一流的书院(书院名失考),这样胡延进送儿子胡忠来此就读,接受了传统的教育,也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宋咸丰五年(1002)胡忠又随父(此时知建德军)去浙江建德;景德三年(1006),胡忠从浙江建德复归,定居于龙井村,便于景德四年(1007),在龙井东之山阜(今宅坦村葫芦岭之雪地)创建了桂枝书院,兴学育人,遐迩闻名,首开皖省书院教育之先河。
它的创办比欧阳修在安徽颍州(今阜阳)建的西湖书院还早42年呢。
那书院取名为桂枝,乡贤胡成业先生的看法,有三种说法:
一因汉代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在皇宫建造桂宫;
二因创建者胡忠,号桂崖,名也;
三因桂,桂花,桂花树枝之多,盛开花朵之茂,为树中之王,飘香万里,另有桂谐音贵,富贵荣华,祥和吉兆,暗含人们祈望子孙能像桂花那样,人才辈出,兴旺发达,安邦桑梓,和睦宗亲,把一身清香,奉献社会村乡。
它们都有一定道理,也能自圆其说。还有人认为和跟折桂的典故含义有密切联系。
折桂一词源于《晋书·郤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显然,郤诜回答晋武帝时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自己是特别出众的人才。
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便用折桂(折:摘取;桂:桂树的枝条。)

因桂树叶碧绿油润,我国古代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来比喻考中进士,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中有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之句等。
桂枝书院扬孔礼,兴儒教,设备完善,规法严整,训诲有方,旨在善为之人所不易,勇为之人所不敢,以教乡族子弟,群一族之英,兴一族儒学为目标,祈求立大志,成大事,光大业。
它汇聚了县西北学子名贤,以个人钻研、相互问答、集体讨论、轮流讲学等方式,研习儒家经典和经世济国之学,成为那个时期皖南一所著名书院。
走在宅坦往原龙井村原址方向的马路上,左侧为树木茂盛的小山,名叫做延山;右侧地势相对低些,是稻田菜地。
途径不知名的一小水塘后,走上简单铺了一小段鹅卵石的小路,继续前行的便是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路两边植被保护得较好,高大的松树等郁郁葱葱,沿着左手的方向走了约摸3分钟,就到了一块相对宽敞的平坦处,上面种着山芋等庄稼。
胡先生介绍说,这里叫雪地,位于村庄的北面或偏东北方向,就是胡忠创办的桂枝书院遗址之所在。
(图文来自网络,整理:吕西安;若有版权要求,请您联系本部及时处理;大秦岭文化旅游网;2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