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第四章 古埃及文明 2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3037次日期:2018-01-26 20:04:32

第四章 古埃及文明 2
 
[多神崇拜]奥赛里斯是古埃及传说中的冥神。传说中,他的弟弟赛特因为嫉妒而杀死了他,之后把尸体切成13块碎片,投入了尼罗河。奥赛里斯的妻子伊西斯历经艰辛,寻回了尸体的碎片,她的忠贞感动了众神,使她受孕并生下了荷鲁斯。荷鲁斯长大后,杀死叔叔赛特,为父亲报了仇,他也成了古埃及传说中掌管人间的神。古埃及人认为,奥赛里斯是他们的第一位国王。因为奥赛里斯能够在死后起死回生,所以他成了神,并统治死人的世界。他的唯一的儿子成了人间的君王。荷鲁斯死后,来到冥界替代父亲,继续主宰这里,而他的儿子又被叫作荷鲁斯。如此循环往复,成了一个轮回。所以后来,奥赛里斯便成了通过审判的死人的代称,如果有人死了,并拥有来世,他就是奥赛里斯。这也象征着宗教的民主化。古埃及人认为,法老在世时,就是荷鲁斯,掌管人间;死后就成了奥赛里斯,而新法老继任为荷鲁斯。在这个循环中,法老就是人间和冥界秩序的代表。法老是神在人世间的代理人,是具有神性的,是至高无上的。法老即便因为自然或人为的原因死亡,新的法老仍然会掌握王权和人间的秩序,这个观念在古埃及的历史中一以贯之。古埃及人对来世是极其迷信的。在古埃及王朝,只有法老享有来世,普通人要想获得永生,只能效忠王室。所以,如果能在王陵旁下葬,将是莫大的幸事,即使只立上一块墓碑也好。在古埃及,人们认为,当人死后,冥神奥赛里斯会审判他们。如果活着的时候积德行善,奥赛里斯就会判其得永生。如果活着的时候作恶多端,那么就会永远死亡。这样的说法十分盛行,因为给人以永生的希望,所以民间对奥赛里斯非常崇拜。除此之外,埃及最重要的神是太阳神,他伴随着埃及历史的发端而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第五王朝时期,太阳神开始受到重视。太阳神之所以如此受到崇拜,是因为埃及常年被笼罩在日光之下。在埃及,每年只有一两天下雨,其余时间都阳光普照。埃及人以太阳为准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他们眼里只有两种东西影响着埃及,一个是太阳,一个是尼罗河。而且二者同样规律,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又退去。太阳使埃及人的生活按部就班,所以太阳神成了受人崇拜的神。埃及人相信有来世。新王朝时期,《亡灵书》为埃及人提供了通往来世的指南。这本书不但价格便宜,也容易携带,很多埃及人把它放在自己的墓中。而此书的盛行,也极大地推动了奥赛里斯崇拜。很多人相信,在《亡灵书》的指引下,每个人都能得到永生。对埃及人来说,来世是未知的。没有人告诉你来世的样子,所以只能凭借想象。在埃及人的想象中,来世的世界里有许多道门,而你只有对门有所了解,才能通过它在来世里穿梭遨游。可是没有人了解来世,所以就需要一份导航地图,而《亡灵书》正是这样一份地图。它可以指导你如何在来世自如生活,怎样通过审判来获得永生。只有《亡灵书》才能教给你正确的做法,离开了它,你就会迷失在来世中。每个人都能买到《亡灵书》,在它提供的咒语保护下,每个人都能通过审判从而获得永生,所以如此看来,通往来世的大门是永远敞开的。来世的审判代表着古埃及人刚刚萌发的自我意识,但是这种自觉却被巫术的思想扼杀在了萌芽状态。太阳神和奥赛里斯神崇拜,共同构成了古埃及的信仰中心,但是随着王权的不断发展,逐渐变成了对太阳神的一神崇拜。古王朝中期以后,太阳神崇拜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每个法老一生中都要建造两样东西,一个是金字塔,一个是神庙。金字塔是为自己建造的,而神庙是献给太阳神的。太阳神庙的地位几乎可以与法老相抗衡,以至于祭司的权力如此之大,甚至可以左右法老。[宗教的改革]在新王朝的第十八王朝时期,埃及人把喜克索斯人赶出了埃及,并开始向周边扩张,帝国的势力达到了顶点。而在帝国内部,王权和神权的矛盾越发激化。阿蒙神祭司们在拥有了经济基础之后,不再甘心只做法老的附庸,反而试图凌驾于王权之上,让法老成为他们的代言人。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阿蒙神庙的祭司掌握了行政和财政大权。面对挑战,法老采取了各种措施,例如与外国公主通婚,甚至迎娶平民之女。到了他的儿子阿蒙霍特普四世执政时,法老和阿蒙神庙祭司彻底决裂了。法老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规定只能崇拜唯一的真神阿吞神。崇拜阿蒙神和其他所有的次要神、地方神都不被允许。法老自己改名为埃赫那吞,意为阿吞神的光辉。他还把首都底比斯迁到了阿玛尔纳,并将其改名为埃赫塔,即阿吞神的领地。在埃赫那吞成为法老的第十四个年头,他心爱的王后死于鼠疫,这沉重地打击了他。两年后,众叛亲离的埃赫那吞去世了。他的儿子图坦哈吞此时刚满9岁,成为法老后无法与大臣和祭司的势力抗衡,无奈之下把首都迁回底比斯,并为自己改名为图坦卡蒙,也就是阿蒙的化身之意。过了9年,图坦卡蒙暴毙,死因不明。虽然生前无所作为,但是他的金字塔和黄金面具,后来却成为举世瞩目的发现。伴随着他的,还有著名的图坦卡蒙的诅咒。他死了之后,埃及再一次陷入动乱,阿蒙神的追随者卷土重来,埃赫那吞和他崇拜的阿吞神被从埃及的土地上抹去,彻底埋没在黄沙中。在这一时期,由于摆脱了阿蒙神庙的控制,文化领域开始出现新的风格,这一风格被称作阿玛尔纳风格。这个风格在建筑上的体现是神庙结构的简化,从而使人们更方便地感受到阿吞神的光芒。在雕刻和绘画领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往往表现的是家庭生活,还有对人物瞬间表情的刻画。法老埃赫那吞的形象被描绘成长脸、宽额、厚唇的模样,有人认为,这就是埃赫那吞本人的真实面孔。实际上,这种风格中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法老与神的形象彻底分开。在埃及的传统文化中,法老即是神的代表,神的形象拟人化,而法老的形象都是完美的,和神很难区分开来。埃赫那吞把他的形象和生活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人们对这些作品加以朝拜,除了是在表达方式上的探索,更是赤裸裸的个人崇拜。这代表着法老作为阿吞神之子的绝对权威。在文学领域,阿玛尔纳风格表现为口语书面化,这时兴起的语言被后来的学者称为新埃及语。这场宗教改革以失败收场,埃赫那吞在世时进行得轰轰烈烈的改革,随着他的离世而宣告结束。继任者很快就恢复了旧时的传统,阿蒙神再次成为唯一的真神,而王权和神权仍然继续分庭抗礼。
(原文来自笔下文学;整理 :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西安高新红梅阁;2018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