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大序 -学贯宇宙,知所从来。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2803次日期:2020-03-03 11:35:01

第二讲 毛诗大序
学贯宇宙,知所从来。
原文: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据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卷一)
 
释义:
 
《毛诗大序》阐述了《诗》是如何产生的,即言志。志之所至,心之所向。人生于世,难免会有喜形于色,有悲天悯人之感。人是有感情的,有好恶的,这是仁的基础。心中所愿积聚起来,就需要有一个宣泄的出口。即使是动物,也会哀嚎、有欢鸣,何况是人呢?人的语言就是扮演着这样一种门户的角色,通过语言把内心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诗是语言的一种高度提炼,其主要功能就是表达心愿,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感情是不可捉摸的,是变幻莫测的,而语言是确凿明白的,是清晰透彻的。语言,就使虚无缥缈的感情成为一种可以被人捕捉、聆听、领会的有形实物。
 
一个社会上行下效,整个氛围就是积极向上,人们愿意付出,是因为付出有所回报,大家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即使劳累也觉得很快乐,发出的声音是欢快、愉悦的,这是即将迎来治世的景象。一个社会上下互相欺瞒,整个氛围就是得过且过、好逸恶劳,人们都互相埋怨、彼此愤恨,发出的声音是怨恨和愤怒的,这是乱世的迹象。一个社会都沉浸在对昔日繁荣的回忆追思怀旧,因为对当下和未来都不抱什么希望,发出的声音是哀愁、悲痛的,这就是亡国的前兆了。所以说,诗作为一种抒发人类情感的高级语言,足以感天动地,这是因为强烈的感情非常真挚。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告诉我们得失利弊、天下兴亡。古代的统治者意识到诗的重要作用,因而用诗来引导社会。
 
《毛诗大序》把赋比兴和风雅颂合起来称为六义,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说法。对诗而言,赋比兴是表现手法,三者相互作用、相互组合,以风雅颂三种具体形式呈现为诗。六义就好比易经中的六爻,使整部诗经成为一个有机完整的体系,这是符合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的。风有两种方向,自上而下谓之化,自下而上谓之刺,上下交通呼应,这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但是当一个社会上下不再交通,无法接纳彼此,这时候的风就变味了,社会的伦理道德就会滑坡,逐渐走向混乱。
 
(发布于 2018-09-14;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网;2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