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院》的主要内容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2776次日期:2018-01-02 22:54:00

《中国书院》主要内容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极具特色的一种制度,对学术发展关系甚巨,并且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的不少国家。如朱汉民教授所概括,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其流芳馀绪,至今不绝。凡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不能忽视书院所起的重要作用。 公认书院是私学的产物。大家知道,史乘记载三代盛世,学在官府,这一点由殷墟甲骨文之大学,西周金文之辟雍、小学等,已得证实。周室衰落,首倡私学的乃是孔子。孔子讲学杏坛,广收弟子,有教无类。在众多传世文献之外,最近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更生动地记述了孔子如何阐扬《诗》教。其后的私学,不仅弥补了当时官学废弛的不足,而且推动了百家学说的传流。书院的兴起,正是远受孔门的启发,在发展学术文化方面的功绩要胜于同时官学。如《文献通考》所说:盖州县之学,有司奉诏所建也,故或作或辍,不免具文;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者所建也,故前规后随,皆务兴起,后来所至,书院尤多,确系公允之论。
作者 朱汉民 / 邓洪波 / 陈和 编 / 李弘祺 英文撰稿
 
 
1 内容介绍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书院是中国文化绚烂之苑中的一朵奇葩。以往对书院的研究,大都仅将它视作中国的一种传统教育制度,而且诉诸连篇累牍的文字。这本画册则像一个高明的摄影师,站在中华文化广阔的沃土上,将一个个镜头对准历经风雨沧桑而定格于历史画框里的一座座书院建筑,从其优美的外部环境、古朴庄重的形貌、充盈儒雅文气之美的内部空间,来透视其传播学术、藏书刻书与祭祀的三大文化功能。画册将书院深蕴的文化内涵与其优雅的视觉形象融合在一起,留给人们对中华历史与文化无限的憧憬与遐想……
 
2 作者介绍 
朱汉民,1954年7月生,湖南省邵阳市人。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曾被省委、省政府授予 湖南省优秀社会学专家 名誉称号,遴选为部校两级 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主要著作有:《圣王理想的幻灭》、《忠孝道德与臣民精神》、《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湖湘学派源流》、《中国的书院》、《岳麓书院的历史与传统》、《中华文化通志.智育志》、《中国德育思想研究》(主编之一)、《中国学术史》(宋元两卷分卷主编)等。参加《中国实学思想史》、《中国教育思想通史》、《中国书院史》等多种集体著作的写作。发表有关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方面的论文70多篇。
 
3 作品目录 
序  概论  学府胜地  优美环境  严谨布局  独特造型  郁郁文气  斯文圣境  书院种种  学制概览  学术绵绵  祭烟袅袅  书香飘溢  名院巡礼  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  东林书院  鹅湖书院  东坡书院  五峰书院  莲池书院  结束语  附录:本书所收书院名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4 中国书院文化 
中国书院开始是区别于官方学宫、太学的私学组织,起于隋唐,兴于宋元明清,演变成为相对独立的兼具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书院兼藏书阁,择胜地,立精舍,聚群贤,建书阁,伴着朗朗书声与淡淡墨香,贤达云集,成为宿学鸿儒著述编修、读书治学、修身交友、开坛授徒、讲经论道之所。书院这种自由清新的学术氛围,古朴庄重的建筑风格,一扫世俗的喧嚣和沉疴,逐渐成为普通中国人向往的一方净土和精神归宿。
 
中国书院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传道济世的价值信仰,德业并重的目标追求,自由活泼的治学态度,创新争鸣的开放气度,谨严纯正的治学精神,兼容并蓄的学术风范,知行合一的践履准则这八大精神和文化使命,始终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1901年满清新政之后,书院或改制成学堂,或被废止,这个曾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教育辉煌与骄傲的名字就这样逐渐淹没于历史的滚滚尘烟之中。之后,德先生和赛先生宠爱有加,东学西渐日益式微,中体西用无奈沦为羸弱地呼喊,现代的书院早已失去它直接的思想传播功能,仅仅成为后人精神瞻仰膜拜的文化符号。但是,书院历经千年而蕴积的教育思想和文化精华,并没有随之终结而影响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文化尊严和自豪感复苏,国家文化安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不断增大,国际游戏规则的话语权之争重回视野,华夏寻根和民族文化复兴成为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声。
 
大国崛起,民族富强,共筑中国梦,需要中华文化的精神支撑;改革开发,国家安全,国家创新,需要凝聚全社会和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正能量。故此,华夏大地涌现了不少新生的书院,而一些古老的书院也开始逐渐恢复它的文化教育、学术研究的本质功能;尤其是在文化强国、民族复兴时代背景下,中国书院文化与国学教育产业,历久弥新,焕发出无限生机!
 
作者:中国书院计划秘书长、西岳书院院长乾泉
 
5 中国书院计划 的目标及任务
 
  根据中国书院计划《总体方案》,针对各省市区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积极配合开发建设区域化人文地标和旅游名片;积极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旅游和人文历史资源为特色的产业化项目,系统规划、援建、联建以《四库全书》影印版典藏、书库图书和电子出版物、国学教育、养生、武术、书画、文博、工艺美术、曲艺、戏剧、旅游文化等为项目内容的主题书院及其文化创意产业园,联合开发建设主题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针对各地公共书院全产业链项目开发及中华国学教育工程的组织实施。  同时,计划组织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与各地文化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学术机构、艺术团体、新闻出版、企业集团和教育培训机构等战略合作就伙伴机构,联合举办中华文化(城市)讲坛、高端主题论坛、学术研讨会、专家公益巡讲、艺术家义演、书画笔会、书画捐赠义卖、书画文博展览、图书捐赠等系列公益活动。
 
规划布局
 
  ① 书院主题文化系统  ② 书院信息管理系统  ③ 书院结构功能系统  ④ 书院运营管理系统  ⑤ 书院主体建筑系统  ⑥ 书院项目服务系统  ⑦ 书院专家资源系统  ⑧ 书院园林景观系统  ⑨ 书院产业园区系统
 
项目合作
 
  中国书院计划组织专家团队协同战略合作伙伴单位,开展上述书院建筑主体、书院园林景观、书院建筑群、书院文化产业园区、特色文化项目产品、国学教育工程示范基地的系统开发,包括规划咨询、项目策划、商业模式设计、运营顾问、重组改建、示范推广、品牌策划,产品店铺招商等;  与各地官方、高校、民间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联建、援建、支助主题书院、国学书院文化产业园、国学教育示范基地;接受全国各省市地区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联合开发国学书院文化教育产业项目,申报纳入《中国书院计划暨中华国学教育工程》支助和扶持项目计划。
 
项目开发合作方式  ① 为国学书院文化教育产业战略合作伙伴城市、区县和项目开发单位,搭建国学书院文化产业金融和创业服务平台,全面提供投融资项目对接、投资咨询、项目策划、创业指导、专家顾问服务;  ② 积极引进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知名投融资机构和文旅、文创企业集团,或联合发起设立创业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划设计和发行企业债卷,引进或联合设立投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投资银行服务机构和知名商业银行;  ③ 委托中国企业家投融资俱乐部核心投资机构和战略合作伙伴,分别发起设立总规模10亿元人民币的国学创业投资基金,发起设立总规模50亿人民币的国学书院文化产业私募基金。
 
公益行动
 
  ① 开展国学专家公益讲学、图书出版、影视制作、学术研究、文艺团体义演、书画义卖义展、图书捐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战略合作以,接受参与单位与个人参与上述活动项目及其资金援助申请。  ② 开展国宝文物、图书、音像制品、书画等文化艺术品、《四库全书》影印版、《中华道德故事》动漫系列片、等公益项目的捐助、典藏及衍生品礼品开发;  ③ 接受海内外和国内社会各界和广大工商企业,在国学图书、书画、文化艺术品、文化地产、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资金、作品和资产捐赠;  ④ 与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联合发起设立两岸四地国学教育专项基金,支持两岸四地开展《中华国学教育暨国学志愿者行动》项目计划;  ⑤ 与陕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联合发起设立传统文化发展基金,支持《中国书院计划》。
 
计划内容
 
  ① 主题书院:创建主题书院文创产业园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   ② 城市书院:依托城市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和人文地标;  ③ 乡镇书院:与各知名乡镇联建国学书院或文化馆、图书馆;  ④ 社区书院:与各社区或会所联建国学教育书院或社区图书馆;  ⑤ 大学书院:与各省市知名高校(院系)联建企业家国学书院;  ⑥ 企业书院:与行业组织、知名企业商学院联建企业书院;  ⑦ 少儿书院:与各省市及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培训机构联建;  ⑧ 女性书院:与各省市及社区女性服务组织教育培训机构联建;  ⑨ 家庭书院:服务家庭宗族国学书院教育和私人书房规划建设。
 
选址原则
 
  书院及其文化产业园的主要选址原则,全国知名高校,文庙、博物馆、知名书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旅游度假区、著名园林和风景名胜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代商业或产业聚集区、人文社区等;与各地加盟机构与战略合作伙伴联建、新建、改建或租赁;接受会所项目改建为公共书院文化教育项目。
 
公共书院功能定位
 
  ①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教育及研究基地;  ②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学术研究和师资交流培训基地;  ③ 作为各地历史文化遗产和濒危文物、民间、民俗文化、工艺美术品的整理、收藏和学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咨询等;  ④ 作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基地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⑤ 作为各地举办文化节日庆典、青少年成人礼文化广场和人文素  质教育基地;  ⑥ 作为国学与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孵化和青年大学生创业基地;  ⑦ 国家知识更新工程国学项目、中国书院计划暨中华国学教育工程、中国新生代企业家、西岳书院会员和学员的培训基地  ⑧ 具备国学养生、中医养生、食疗养生、休闲体育、旅游度假接待和会议服务的基本条件。
 
项目管理
 
  ① 学员招生,本工程授权在各地的合作单位,联合设立培训基地,为具体项目的招生单位,负责当地学员的招生和教育培训组织工作。学员在报名时,须填写学员登记表,学员登记表一式二分,一份由合作单位保存,一份交总部备案。  ② 学员管理,总部针对学员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凡是国学院的学员,一方面,在当地参加集中辅导和系列活动;同时,也接受总部的管理及服务。所有学员可凭学籍号,在本工程的官方网站上查询。  ③ 为保证教学质量,对参与和从事国学教育的所有师资,进行统一的分级认证、培训和监督管理,各类国学教育培训项目务必持证上岗,欢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检查和举报。
 
6 编辑推荐 
 
7 后记 
《中国书院》作为大型学术画册,列入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其发凡起例则开始于1996年10月。费时6年,终于定稿付梓。 
在《中国书院》的编撰过程中,恰值岳麓书院着手中国书院博物馆的筹建,两项重要的学术调查研究工作遂得以同时展开。虽然在此之前,已完成了《中国书院辞典》、《中国书院史资料》、《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的系列研究工作,但用图片来表述书院的历史及其教育与学术功能,反映其特点特色及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对于我们来讲,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仅编写大纲即六易其稿,图文初稿写成之后,大的修改、调整就有三次,小的修改则不下数十次。其认真努力,意在达到当初编委会提出的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精品图书的目标。此时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今天呈献给大家的380余幅图片和10余万文字,是磨砺心智的成果。 
《中国书院》的全部照片皆实地实物拍摄,涉及全国各地80余所书院。国家文物局曾专门下文请各地文物主管部门支持、配合。几年来,也确实得到了各相关书院,文化、教育、园林、文物保护部门的友情支援,尤其是河北保定莲池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浙江永康五峰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吉安白鹭洲书院,广州陈氏书院,海南儋州东坡书院,贵州镇远紫阳书院的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成书过程中,惜乎《中国书院》顾问华东师范大学李国钧教授,上海文史馆员、摄影家金宝源先生先后驾鹤西去,令人伤怀泪下。惟今日书成,二先生天灵有知,当可欣慰于九泉矣。 
《中国书院》的完成,是我们全体精诚合作的结果。《中国书院》大纲由邓洪波执笔,编委会集体商定,高峰煜参与了提纲前几稿的起草工作。《中国书院》具体分工如下:朱汉民撰写第一部分、第五部分及相关图片说明;邓洪波撰写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及相关图片说明、书院名录,并润色所有的图片文字;杨慎初撰写第二部分及相关图片说明;金宝源先生指导、参与了全书拍摄工作,吴立东(兼图片编辑)、郑宪章、王伯兴负责拍摄工作,台湾地区的照片由台湾大学历史系高明士教授拍摄,邓洪波拍摄香港地区的照片,此外提供照片的还有樊孝良、谢振元、张循、王冶平等。
 
8 序言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久已成为研究中国书院的中心,论作甚丰。1997年,在朱汉民教授主持下,出版了丛刊《中国书院》。近期,又受国家委托,筹建国内唯一的书院博物馆。现在《中国书院》画册又即将出版,图文并茂,全面展示了书院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内涵,自然是大家所欢迎的。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极具特色的一种制度,对学术发展关系甚巨,并且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的不少国家。如朱汉民教授所概括,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其流芳馀绪,至今不绝。凡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不能忽视书院所起的重要作用。 
公认书院是私学的产物。大家知道,史乘记载三代盛世,学在官府,这一点由殷墟甲骨文之大学,西周金文之辟雍、小学等,已得证实。周室衰落,首倡私学的乃是孔子。孔子讲学杏坛,广收弟子,有教无类。在众多传世文献之外,最近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更生动地记述了孔子如何阐扬《诗》教。其后的私学,不仅弥补了当时官学废弛的不足,而且推动了百家学说的传流。书院的兴起,正是远受孔门的启发,在发展学术文化方面的功绩要胜于同时官学。如《文献通考》所说:盖州县之学,有司奉诏所建也,故或作或辍,不免具文;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者所建也,故前规后随,皆务兴起,后来所至,书院尤多,确系公允之论。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培德书院;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2018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