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欣赏-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宋代:洪适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2737次日期:2018-02-12 16:24:42

 
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宋代:洪适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赏析
 
 
  洪适的《渔家傲引》,共有词十二首。词前有骈文致语,词后有破子、遣队。十二首词分咏渔家一年十二个月的生活情景,从正月东风初解冻起,至腊月行舟冰凿罅止,词体与《渔家傲》无异。
 
  首句子月水寒风又烈,是在描写子月(即农历十一月)的特定环境下,渔家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情趣。词的上片,写渔人顶烈风,涉寒水,捕鱼落空。水寒风又烈,是子月的气候特征。但这里并非泛写气侯,而是下文诸多内容的张本,渔人的劳动、生活、思想,皆与这种特定气侯相关联。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圉圉一句,写巨鱼的逃跑,形象逼真。圉圉,困而未舒貌,语出《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丙穴,本来是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其地有鱼穴。左思《蜀都赋》有嘉鱼出于丙穴句。这里是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活用典故,如同己出。从,任从的意思,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一个从字,把渔人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表现淋漓尽致。上片结句进一步写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
 
  在这片中,作者对渔人所流露的感情,是同情和怜悯的。词的下片,变换了笔调,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描写渔人的生活。昨夜、今宵两句,是全词仅有的一组对句,描绘了渔人少有的闲适生活图景。醉眠、独钓是写渔人自己的有代表性的生活内容以少见多,以少总多:昨夜、今宵和西浦月、南溪雪,是通过时间与场景的迅速变换来表现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妻子一船衣百结则转写渔人全家的经济生活状况。此句字字用力,既有其具体性,又有其概括力,衣百结三字尤其着力,渔家的窘迫困顿,种种艰辛,都浓缩在这三字之中。如此一家,偎依在子月的寒水烈风之中,不言而喻,在这种形象画面里,凝聚着作者的同情。这也是当时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结句则再转一笔,写渔人家庭生活中贫也乐的精神,虽穷困但团聚,自有其天伦之乐,而没有、也不知有人世间的那种离别之苦。不知一句,脱鞲而出,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猛宕一笔,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且藏辞锋于婉转之中:明明是慨叹人世多离别,却又加不知二字,其实这里渔人的不知,正是作者所深知,唯其深知,才能这样由此及彼,不失时机,予以指斥,慨乎言之。这种结尾,如豹尾回顾,相当有力。
 
  这首词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把渔人写成了劳动者,写成了真渔人。以前此类词中出现的渔人形象,主要是杂有政治色彩的隐士,他们或是蓑笠不收船不系的懒散,或是一壶清酒一竿风(均见《敦煌曲子词》)的安逸,或是坐在钓船而梦疑身在三山岛(周紫芝《渔家傲》)的幻想。他们不是从前为钓者,而是政治失意之后才卷却诗书上钓船(均见《敦煌曲子词》)别寻出路的,总之是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五代李珣《渔父》)。洪适这首词笔下的渔人却是为鱼的,他靠撒网为生,不同于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的隐士。他也有醉眠的时候,但那酒,是长把鱼钱寻酒瓮(见正月东风初解冻首),是自己劳动换来的。在这首词中,西浦月、南溪雪两句,点缀意境是很美的,再加上醉眠与独钓,似乎渔人也有点儿隐士风度了,但是词的下句便是妻子一船衣百结,直写其全家经济生活的艰辛,这是最能表现渔人处境的一笔,也正是以前词人笔下的渔人形象所独缺的。至于西浦月、南溪雪,那是大自然的美,是造物主赋予全人类的,而渔人在烈风寒水中能够享受的,也就是只有这么一点点儿。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123篇诗文
    (原文来自古诗文;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2018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