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寄公度
宋代: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译文
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注释
①芙蓉:指荷花。
②涵:包含,包容。
③沧:暗绿色(指水)。
④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
⑤阑:栏杆。
⑥合:应该。
⑦尊:同樽,酒杯。
⑧故人二句:用陆觊赠梅与范晔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哗,曾赠诗……诗云:折
赏析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两句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芙蓉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由下及上,先由细处着笔。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
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 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这是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折梅相赠这一典故,在这里具有普遍与特殊的双层含义,用典如此,可谓表里俱化了。
作者简介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注: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原文来自古诗文;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2017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