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唐代:许浑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2740次日期:2017-12-03 11:19:22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唐代: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译文
晚风中的红叶萧萧落下,长亭里痛饮下别酒一瓢。
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
苍莽的树色随城关远去,黄河呼啸流进遥远海洋。
明日里就要抵达都城中,我仍在做那渔人樵夫梦。
 
注释
⑴阙:指唐都城长安。潼关: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
⑵红叶晚萧萧:一作南北断蓬飘。
⑶长亭:古时道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停息。
⑷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
⑸过:一作落。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⑹山:一作关。迥:远。
⑺海:一作塞。
⑻帝乡:京都,指长安。
⑼梦:向往。末两句一作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另一版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材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其中三、四两句,又出现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霁潼关驿亭》诗的颔联,完全相同,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身份。
 
许浑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555篇诗文
(原文来自古诗文;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2017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