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如幻的婺源

来源:大秦岭文化网浏览:13074次日期:2017-01-23 21:28:53

     婺源记忆-婺源篁岭故事

                                 

       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 婺源古镇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是被越来越多人提及的字眼,有人说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园,地处偏僻山乡的婺源很幸运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

                                  

       又一次相篷修篁遍野,似乎仍看见数百年前,一位曹姓少年下岭谋生,从此杳无音讯。

苦了指腹为婚媳妇,岭头天天盼夫归,一等就是一辈子。其泪撒入竹林,形成片片斑竹。可怜千滴斑竹泪,洗尽铅华共君眠。这是前世不修,生在徽州悲切生活风貌的缩影,也是深山聚落缺水、缺地、生活艰辛使然。如今,村民们已安置岭下新居,婺源篁岭人正用勤劳和智慧在祖辈土地上创造出神奇,写就真实而隽永的婺源篁岭故事。

让我们轻轻翻开婺源篁岭故事大地飞歌如诗篇章。

                                    

各式徽派建筑给春夏秋冬分别烙上文化印记,入口跨路五凤楼,名曰春和楼取至若春和景明之意。五凤楼原为皇宫建筑,明清时期被徽建用于祠堂等门楼建造,寄寓宗族人才辈出。

春天是婺源梦里老家最美季节,朱熹曾赞: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次回故里婺源省亲都在春季;夏耘亭取夏季耘田意,一座跨路而建的路亭,外立面敞空,兼观景功能。婺源多路亭,有五里一桥十里一亭之说,用来供人小憩、饮水、避雨、烘烤食果等。婺源篁岭夏季昼夜温差大,晚上需盖被而卧,颇有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之意境;秋实亭名取春华秋实,一座四角观景亭,供游人尽览美景、骋目抒怀。婺源古亭功用兼而有之。秋天的婺源篁岭似打翻的颜料桶,   漫山遍野大红、大黄、深绿、浅白。人们将一年劳作成果用竹筛匾晾晒,才有了闻名遐迩婺源篁岭晒秋;冬蕴坊取冬藏意,一座四柱冲天的徽州牌坊。立牌坊属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古徽州享有礼仪之邦美誉,牌坊为冬季标志,寓意深远。冬季婺源篁岭人过起了脚踩一盆火,手捧苞萝粿,除了皇帝就是我神仙日子。人们要在自酿农家米酒中、走街串巷火龙舞动的弧线中,聊慰终岁辛劳。

                                        

顺着游步道轻松到了村落水口,婺源篁岭枕山面水,山后来龙,水口成了聚落核心。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排布,属于典型U字型聚落古村。婺源篁岭水口是徽州村落水口文化缩影,不仅指水源所从出之口,具有出入口功用,更在于对风水的诉求,是村民命运、前程的象征,也寄托着群落、宗族美好希望。为了达到自然环境与风水相合模式,需人工造景调整,如溪流架桥关锁作用;辅亭阁、牌坊、水碓以镇物;培植水口林藉以藏风聚气。婺源篁岭水口居然存活了近百株百年以上植物中大熊猫红豆杉,这仅靠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等传统习俗约束是不够的。

水口左边是八字扇形五显庙,五显神源于唐盛于宋,是江西婺源一带供奉的财神。南宋跨越地界,影响京师临安以及整个东南沿海地区,成为重要跨地区民众神祠,眼下仅台湾五显神信众就有200多万。

水口中央民俗广场,是村落赶庙会的地方,每到重大时日村民聚集这里,跳傩唱徽,祭祀游街。早期庙会是纪念越国公汪华保境安民壮举,随着单纯仪式向丰富思想内容发展,单一形式向鼓乐发展,庙会中出现了傩舞、舞回、跳神、杂技、玩耍等徽戏的原始形态。徽商文化的进步,促使原生态祭祀仪式逐渐发展为徽剧。远望着台上晃动的戏影,彷佛周边林象也鲜活了起来。

跨过水口,远远见驿道边高挑方婆遗风杏黄旗,疾步前行豁然开朗,这里已辟出一观景台,入口建草庐状茶亭,免费供应大碗茶以解路人之渴。方婆是五代时期婺源一位老婆婆,在驿道旁支一茶亭设缸施茶,分文不取,方便过往行人。死后葬在山岭上,路人感其恩德,拾石堆冢,名为方婆冢,后人有在茶亭上悬挂方婆遗风茶旗,承继方婆乐善好施遗风。

360度全画幅观景台周边是层层叠叠、流光溢彩的梯田胜景,只见千亩绿油油梯状田地从天际挂向山谷,人的现象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春赏油菜夏观水,秋品菊花冬嬉雪四季花海在这不断演变着各种断魂主题,大地艺术在这里成就了最强音符。婺源篁岭故事第一篇章在最强音符中画上句号。

婺源篁岭故事第二篇章云中漫步,是对人胆量与气魄的考量。横在眼前的卧云悬索桥,全长200米,是婺源目前最长悬索桥了。过桥步入花仙子故里花海,有了桥,村里人上梯田耕耘也不必绕道了。我踏上桥面,花谷一阵清风拂过,香气袭人,而桥下一股清流倾泻而出,倏忽间就被两旁的绿植吞噬,杳无踪影。倘若日暮时分,就颇有洛水桥边春日斜意味了。

花海中硬生生多出一个观景台,看来婺源篁岭人想让花海的魅力扩张致无穷大。人走景移、景变花动、花幻情逸、情切身腾,所有的一切都融入了花海,成了取景框内一部分。还等什么,端起相机,尽情地拍摄吧,尽情享受做一回花仙子的滋味吧。

头顶传来人声,抬头见一硕大热气球飘过,绝了,谁说航拍必须登飞机,婺源篁岭人有自己的航拍方式。热气球在中国有悠久历史,称为天灯或孔明灯。1241年蒙古人曾在战役中使用过龙形天灯传递信。82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创始人福布斯先生驾热气球到中国旅游,自延安到北京,完成了驾驶热气球飞临世界每个国家的愿望。婺源篁岭热气球有定向系留与自由飞行两种,既便于欣赏、拍摄花海美景,也带来高空漂移的快慰。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有胆量的人就请登临高空吧,有了一览众山小方觉登高我为峰的气势!

得知从花海回古村落居然可以分分秒秒溜索过去,彻底叹服了。隐约记得溜索是原始渡河工具,古代称为撞。最早是少数民族见蜘蛛树间织网而受启示。现代溜索演化为游乐项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和娱乐性体育游乐项目。跨越草地、湖泊、河流、峡谷,借助高差飞速滑行,使游客在有惊无险快乐中感受刺激和满足。为了不辜负设计者良苦用心,我决定豁出去溜一回,为云中漫步篇章划一个圆满的休止符!

                            

溜到梯云人家婺源篁岭村口,就进入婺源篁岭故事第三篇章了。

已有500年建村史的篁岭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曹振镛的故里,作为魏武帝曹操的后裔嫡脉,曹氏父子历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大半历史都在他们父子的影响之下。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民间至今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俗谚。

秉承祖上遗风,篁岭村民习惯用平和心态与地无三尺平崎岖地形交流,用自己的方式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寻求新平衡点。祖辈起,就用竹晒匾晾晒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当日头升起,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的五彩缤纷组合,构成一幅闲适、安详、恬静的古村风情画。如今婺源篁岭晒秋已成为固定节目:每当日出东方,岭头最高处会冉冉升起红灯笼,霎时家家晒架上竹匾云集,春晒茶叶蕨菜、夏晒茄子豆角、秋晒稻谷辣椒,时令变化竹匾里所晒之物也在不断换新,您在村内不同角度都会拍到满意的晒秋作品。

没想到村口第一幢建筑就这么敞亮、精典,它上下三层,面向千亩梯田一面是大宽幅落地窗户,这是可同时接纳500人就餐的天街食府。它依山借势,广袤原野的阴晴变化尽收眼底。颇有窗衔墉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之气势。篁岭先民以养殖、耕种、采集山货为生。秉性豪爽、好客、喜闹,300米天街经常是迎来送往,热闹非凡,红白喜事皆大摆宴席以飨亲邻。菜源料全用自采、自种、自养之物。后人据此创立了闻名遐迩的八大碗天街养生农家宴。它以徽菜为根源、以婺源饮食文化为精神,以篁岭民俗、民情为基准,独成体系。

已有百年历史的天街历来是古村落原住民商业交往、聚集议事、庙会采风交流场所。在U字型聚落古村,天街恰似一条玉带将经典屋舍串接。

天街旁是一座徽建官厅,顾名思义是供权贵人物遂行祭拜奠仪的地方。村庄有人在外为官,回故里修建官厅既显身份又备奠仪之用。这座嘉庆年间官厅双层构造,顶带轩棚,气势较大,显示了主人的身份。规避战火、择吉而居的古徽先民,明清时期活跃在士界商界,他们商而兼士,贾而好儒。深厚的宗族思想与乡土观念促使其一有积蓄便携资奉亲归里,充分展示儒雅才能,大兴土木修园林、建广厦颐养天年,久之成就了徽派建筑体系的辉煌。

砖雕、石雕、木雕三雕装饰是徽派建筑重要体系,是宅居主人身份、智慧的象征。砖雕门楼被称为文化门。这官厅门虽属常见字匾门,但整面墙体月眉形窗罩配搭顶部八字形窗,门罩飞檐戗角、檐线梁驮、瓦当勾连彰显气势。水磨青砖精雕细刻花边人物应有尽有,傑應岐靈的门额则寄托了主人的憧憬。徽式民居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叫马头墙,又谓之封火墙。城堡式的建筑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官厅内饰较为简单:天井四水归明堂;高悬匾额下是中堂字画;字画下长条案东置古瓷瓶、西放古方镜,东瓶西镜祈祷在外之人灾消安平;案下摆放八仙桌太师椅,这是徽宅基本格局。只是官厅下堂有耳房,上堂无厢房罢了。

婺源篁岭较出色是客馆,一号客馆典型徽派凹型正房与客馆并联组合建筑。客馆全雕扇门面,雕工精美、修饰华丽,在讲究内敛财不外露徽建民宅中较为罕见。内屋回字围嵌进八仙的法器,称为暗八仙,屋外上门檐与牛腿雕刻和合二仙,这原是两位僧人,寒山、拾得,后来演变成掌管婚姻和合美满的喜神。拾得持荷花,寒山持盒,取谐音和(荷)、合(盒)好之意,也称和合二圣。下方隔扇门中绦环板浮雕了礼器;裙板则浮雕各种花卉图案,暗喻四季茂盛;格心是正八仙、方格、卷草纹的混搭寄托了主人美好祈愿。雕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与徽商在商海中竞争有会心之处,尤其单刻八件法器,称暗八仙更是幽默与智慧所在。

正房门罩下水磨青砖雕刻了渔樵耕读、琴棋书画,世俗中透着文雅。两块地袱石雕的分别是丹凤朝阳、鱼化龙。进门是三水归明堂,石雕水井照壁游龙飞凤巧妙构成福字。斜撑牛腿雕刻明八仙,令人称奇的是后进院落不仅设置幽静书房,并配有刻有沁芳二字的观鱼池。宅院是徽式民居不可或缺部分,虽属不宽裕的边角料,但给主人智慧发挥留下空间,隔墙漏窗、砖雕石刻、徽派盆景乃至鱼池假山就有了用武之地。前院为礼仪小院、中院为生活小院、后院则是杂务小院,本宅后院精化成了通往书房的过道和养鱼池了。

公共建筑也很出彩,地处天街核心地段的众屋,是村里族群开会议事地方,门额上圣旨二字体现了曹氏家族在朝为官的地位。仪门上是卷棚,接着就是藻井天棚。藻井其外形像个凹进的井,井加上藻文饰样,所以称为藻井。多用在高大建筑,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希望压伏火魔的作祟,护祐建筑物安全。众屋藻井图案是百鸟朝凤。两侧牛腿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刘海原是道教人物,原型是一蓬发少年手抛串钱之绳。刘海戏钱本意是放弃功名利禄,淡泊修行,可在民间却演变成招财之神,所谓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

大门为牌楼门,这种门多用于祠堂。徽居大门很注重风水朝向,一般朝南朝东,如受限制就在门外加小空间或院落改变朝向,无此可能会将大门凹退斜转,避免直冲西向而不吉利。众屋现在是天街商业文化汇聚点,西式酒吧进驻中式厅堂,两种文化在此形成高高层面交流。

宗祠在天街西头,作为徽建乡民礼仪、祭祀、休闲娱乐公共活动的高潮体系,承载着宗族制度、宗法戒律的制定、管理和执行功能,成了婺源篁岭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实际上徽州祠堂建筑形式比较固定,一般由纵向三进院落组合一些建筑空间而成。整个祠堂中轴对称,由大门至寝殿的地坪逐渐升高,外观高耸、封闭,唯门楼式建筑的浓墨重彩处,体现宗族权势与匠人精湛技艺。婺源篁岭宗祠大门属八字墙式大门,扩大了文化门的边界范畴,体现了曹氏望族的显赫。作为聚落中心,祠堂一般建在交通便利的开阔地,既是聚集人气也为方便疏散;门前要设置小广场用于聚会娱乐;周边环境要美,营造小环境、小气候,这三点篁岭宗祠都做到了。婺源篁岭宗祠文化不仅包括:宗族、规训、祭祀、示禁、谱牒、祭祀、联匾7个方面,更成了徽建三绝石雕、木雕、砖雕集中展示场所。

商业氛围是婺源篁岭古村焕发活力的抓手,天街不仅客馆、食馆精彩纷呈,街道两旁更是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古趣盎然。活脱脱一幅缩写版流动的清明上河图。随着黄山谢裕大茶号品牌进驻村落,相应的知名饮食、酒吧、土特产、国药、农副产品及文化产业品牌纷纷挑出幌子,要在婺源篁岭村共同搭建市井文化交流平台。

宗祠外广场是村落灯彩出发点和汇聚地,有悠久历史的灯彩艺术在婺源篁岭村发扬光大,每当夜幕降临,这里出发的两条草龙灯和民俗广场出发的公母狮灯双向而行,走街串巷,鞭炮齐鸣。而天街两边的马灯、塔灯、关帝灯、铜锤灯、屏灯、桂花灯、鲤鱼灯、莲灯、瓜灯和凉伞灯同时亮起,交相呼应,形成独特的婺源篁岭天街灯市,篁岭夜景就是这样随着山风,走向广袤的原野。

又到了和婺源篁岭分别的时候了,就让这茫茫夜色替我轻轻合上婺源篁岭故事,其实它早就烙印在我内心深处了!(原文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源图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生活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