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故事-禅堂夜话- 第四讲融万法于一心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2791次日期:2018-10-08 14:52:06

 
    第四讲融万法于一心
 
    (2004年11月29日)
 
    这个禅七已经过了四天,时间过得非常快,三七二十一天也许转瞬之间就过去了。每个人反省一下,究竟有点收获没有?在我看来,不管哪个人,是第一次参加还是经常参加,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从大家的心态以及活动中的表现都可以看得出来。
 
    我们天天一同早起,一同生活,一起在这里打坐经行。为什么?一句话,就是为了弄明白一个道理。这个道理说起来玄妙至极,认真地去体会好像也不过如此。一切玄妙的东西都存在于最平常的事物当中,一切最玄妙的东西都与生活同在。离开了生活,什么玄妙的东西都没有。一切万法不离生活,一切的业障与功德,都离不开当下的生活。
 
    当下的生活离不开精神,也离不开物质。它既有心的一面,也有法的一面。一般人往往从现象去理解当下的生活,把一切东西都对立起来。首先是自他的对立,自己和他人的对立,把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万事万物对立起来,不能融为一体,不能汇万物为一己。自他是对立的,精神和物质是对立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对立的。只要有对立,就会有烦恼,也可说对立本身就是烦恼。
 
    不管是从道理上讲,还是从证悟上讲,万事万物本质上是非对立的,是不二的,是圆融的,是相即相入的。就拿自与他来说,为什么有自?为什么有他?有自才有他,有他才有自,这两者是一体的。因为彼此是相依的,失掉了一个就没有另外一个。心与法、精神与物质也都是如此,都是在现象上相待立名,在本质上相依相入,圆融无碍,无自无他。
 
    我们在修行上能够这样去体会,无自无他,无人无我,一切都是圆融无碍,就会少掉许多烦恼;做人做事中能够运用这种方法处理问题,就可以真正做到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减少许多矛盾、消除很多的对立面。世界上人与人之间都是朋友,家庭与家庭之间都是好邻居,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纷争。纷争来自什么地方?来自相互的对立。政治家也好,哲学家也好,宗教家也好,应该说都明白这个道理,都知道彼此对立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但从自我做起好难,都希望对方不要有对立面,把自己放在一边,自己好像不是问题的一方,是超然物外的。其实消除对立也好、融万法于一心也好,都要从自我做起,从当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善用其心,善待一切的目的。
 
    四天的打坐当中,有各种各样的心态、各种各样的观念、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自他的对立、心与法的对立,或者说烦恼与菩提的对立、生死与涅槃的对立。总是想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总是想要舍掉这个得到另外一个。实际上,如来如来,如来者不来不去也。修行不会是丢掉一样获得另一样,不会是离开这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一切都是在当下,都是现成,都是原原本本地呈现在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当下。如果能够由此契入,立刻就可以大彻大悟,立刻就可以获得身心的安详自在。
 
    在此我说的是契入,不仅仅是理解。理解了可以消除很多烦恼,只有契入了,才能够真正与心、与法、与一切对立的东西融为一体。消除了对立,人即是法,法即是人,或者说心即是法,法即是心。那就是四祖大师法语所说的: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我们天天看这16个字,天天契入不了这16个字;天天重复这16个字,天天不能够把这16个字的精神变成自己的人格。问题就在这里。这16个字的精神如果成为每一个人的人格,我们当下就是四祖,当下就是五祖,当下就是六祖。是四、五、六祖,也就是佛。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融万法于一心,不与诸尘作对,要实实在在地用当前的一念心来融化一切的对立面。能如此,功夫就一定能够上路;能如此,每天就能安详自在,无私无欲,无人无我,无是无非,无牵无挂。

(原文来自天下书库;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2018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