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学说中关于阳主阴从与阴阳平衡的思考 (本文作者:西安-姬向阳)

来源:本站浏览:517次日期:2022-04-02 12:33:32

中医阴阳学说中关于阳主阴从与阴阳平衡的思考

(本文作者:西安-姬向阳)

    阳主阴从观是扶阳思想、扶阳医学、中医学的关键、实质、核心之所在,我们在探究生命医学的源头无非天地阴阳,阐释天地阴阳的核心学说就是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核心就是有关阴阳相互关系的学问,如何阐释阴阳二者相互关系是中医学的要害与命脉所在,涉及中医学的方向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流派问题。阳主阴从观是阴阳相互关系的一种认知,同样阴阳平衡也是对阴阳相互关系的一种认识;我现将阳主阴从观与阴阳平衡观分析如相:

阴阳图.jpg

   阳主阴从观和阴阳平衡观都是有关阴阳相互关系的学说,但在生命的生存状态下阴阳二者的相互关系若确认为是阴阳平衡关系,就不可能存在谁主导谁的问题,也就是说阳主阴从的阴阳相互关系不能在阴阳平衡的前提下成立;反过来讲,既然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确认为阳主阴从就不可能阴阳二者的关系是阴阳平衡的关系。阳主阴从就意味着阴阳不平衡、不平等,阴阳平衡就意味着阴阳之间不可能有阳主阴从的关系。

   万事万物都处于矛盾之中,生命也处于矛盾之中,因为生命是活生生的生命,就决定了生命中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这是由生命始终处于“动”态所决定的,其与相对静态的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任何事物都处于阴阳相互的矛盾之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万物无不打上阴阳的烙印。生命中有诸多矛盾,有主要矛盾及诸多次要矛盾,但以阴阳为纲领,阴阳是生命中的主要矛盾,在这对主要矛盾中,由于生命的恒动性,决定了在生命中阴阳这对主要矛盾中必然以阳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阴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当生命进程中阴阳这对矛盾以阴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便意味着生命的一去不复返。相对静止事物中的阴阳关系是以阴为主导,决定了其处于成形与静息状态;从严格意义上讲,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不是一个静止状态,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处于恒动状态,“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就说明整个世界、宇宙是处于阳为主导的恒动状态;因为“动”是阳主导使然!生命的恒动又区别于非生命体的恒动;生命恒动用阴阳关系作表述没有比“阳主阴从”更准确的词汇!

   认知阴阳相互关系,绝不能在阴阳层面来认识,阴阳是用来表述天地的,天地之间以天为主导,而天为阳地为阴,由此可以推导出阴以阳为主导的结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地法天”足以说明地是遵循天道运行的——天(阳)主导着地(阴)。

   阳主阴从观是有历史渊源的,《周易》倡导的是乾统坤承观,是阳主阴从观的源流;《黄帝内经》秉承了《周易》的学术思想,其论述生命从“天真”、“天道四时”、“生气通天”开始认知,充分强调了“天”(阳)对生命的意义。《黄帝内经》极具重视天(阳)气的经文就是:“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还有:“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都体现了以阳为主导的思想。《黄帝内经》很好地继承了《周易》的乾统天、坤顺承天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国文化、中医文化的根,根正其“理”才不会偏。在阳主阴从前提下的阴阳协调、阴阳和谐、阴阳和,才是生命在生理状态下的阴阳关系,阳主导阴的能力减退则病,阳丧失主导阴之能力则亡;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张景岳亦曰:“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

   生命生存的状态是阳主阴从的状态,而非阴阳平衡的状态。阴阳平衡或平等便丧失了阴阳的矛盾运动。

   阳主阴从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