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 张子正蒙 > 有德篇第十二
有德篇第十二
「有德者必有言」,「能為有」也;「志于仁而無惡」,「能為無」也。
行修言道,則當為人取,不務徇物強施以引取乎人,故往教妄說,皆取人之弊也。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志正深遠,不務硜硜信其小者。
辭取意達則止,多或反害也。
君子寧言之不顧,不規規於非義之信;寧身被困辱,不徇人以非禮之恭;寧孤立無助,不失親於可賤之人;三者知和而能以禮節之也,與上有子之言文相屬而不相蒙者。凡論語、孟子發明前文,義各未盡者皆挈之。他皆放此。
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善同歸治,故王心一;言必主德,故王言大。
言有教,動有法;晝有偽,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
君子於民,導使為德而禁其為非,不大望於愚者之道與!禮謂「道民以言,禁民以行」,斯之謂爾。
無徵而言,取不信,啟詐妄之道也。杞宋不足徵吾言則不言,周足徵則從之。故無徵不信,君子不言。
「便僻」,足恭;「善柔」,令色;「便佞」,巧言。
「45」「節禮樂」,不使流離相勝,能進反以偽文也。
「驕樂」,侈靡;「宴樂」,宴安。
言形則卜如響,以是知蔽固之私心,不能默然以達於性與天道。
人道知所先後,則恭不勞,慎不葸,勇不亂,直不絞,民化而歸厚矣。
膚受,陽也;其行,陰也。象生法必效,故君子重夫剛者。 歸罪偽尤,罪己偽悔,「言寡尤」者,不以言得罪於人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恕己以仁人也。「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己雖不施不欲於人,然人施放己,能無怨也。 「敬而無失」,與人接而當也;「恭而有禮」,不為非禮之恭也。
聚百順以事君親,故曰「孝者畜也」,又曰「畜君者好君也」。 事父母「先意承志」,故能辨志意之異,然後能教人。
藝者,日為之分義,涉而不有,過而不存,故曰游。
天下有道,道隨身出;天下無道,身隨道屈。
「安土」,不懷居也;有為而重遷,無為而輕遷,皆懷居也。
「老而不死是偽佟梗?撞宦式蹋?L無循述,老不安死,三者皆偕??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