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与他的《人间词话》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2765次日期:2017-06-12 18:55:26

国学大师王国维与他的《人间词话》
 
1927年6月2日,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之一王国维先生,抱石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一颗学界巨星就此陨落。 
1927年6月1日,王国维参加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第二班毕业生师生叙别会,午后访陈寅恪。
 
 
6月2日上午,独自来到颐和园内的鱼藻轩前,自沉于昆明湖。
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在《人间词话》中,他的人生三种境界唤醒了多少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间词话》
 
他的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理论,将千古诗文分析透彻。他说作诗无外乎以我观物、以物观物: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他不只对国学有深刻的认识,对于读书也有自己体会:
 
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国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
 
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
 
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运用,能说会道,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读书的三重境界》
 
(原文来自谢作诗;搜集:川海;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生活旅游网;201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