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蕉
唐代: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摵摵无遗芳。
译文
红蕉岁未犹吐芳,绿叶红花含春光。
凭此春夏鲜艳色,娇柔美好斗寒霜。
世人偏重边远物,流放之人独悲伤。
远眺夕照山林间,落木萧萧无遗芳。
注释
红蕉:即美人蕉,形似芭蕉而矮小,花色红艳。
[晚英:秋冬之花,此指红蕉。穷节:岁未时节。
绿润:指红蕉叶的鲜绿。朱光:指红蕉花的红艳。
以兹:凭此用此。正阳:指农历的四月。正阳色:指红蕉至秋冬仍保持春夏时的颜色。
窈窕:(yǎo tiǎo):美好的样子。凌:乘,凌驾。清霜:寒霜。
远物:边远地区的事物,此指红蕉。
旅人:客居在外的人,被流放的人,此诗人自指。
回晖:夕照。
槭槭(qī):拟声词,落叶声。
赏析
对于柳宗元的咏物诗,汪森在《韩柳诗选》中评论道:短章咏物,简淡高古,都能于古人陈语脱化生新也。对于《红蕉》,古人亦多陈语,关键在柳宗元如何脱化,怎样生新。
宋祁在他的《红蕉花赞》中,称颂红蕉叶小而花鲜明可喜,范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则对红蕉的花端各有一点鲜绿倍加喜爱。大抵红蕉后人径直称其为美人蕉,都是着眼于其花的艳丽动人吧。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第一联直写其花。虽也对其外表予以描写,但却更突出其精神。晚英,指秋冬之花,王勃曾用来写梅花,刘禹锡曾用来写菊花。而将红蕉也称之为晚英者,柳宗元当为第一人。又因为红蕉春夏开,至岁寒犹芳,这样称呼,也是恰如其分的,这便是脱化。
穷节是指岁未时节,此时万花纷谢,百草调零。一个值字,便显出红蕉精神。然而,这还不是它的全部。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第二联才抓住了红蕉本色。红蕉不同于菊之清冷,更不同梅之寒瘦,它以春夏盛开的百花仙子之一的面貌,以娇小美好的风姿,迎寒斗霜,一个凌字,将其无畏的精神,勇敢的品格,和超然洒脱的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至此,诗人在读者面前,塑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艺术形象,这便是柳宗元的创造,便也是他的生新。
咏物诗的理解,最关键的是在准确理解诗人所咏之物以后,更能深入把握诗人赋予所咏之物的精神。即在所咏之物上所寄寓的思想感情。近藤元粹在《柳柳州诗集》中,给《红蕉》一诗下了四个字的评语,寓感甚切。第三联云:远物世所重, 旅人心独伤。许多人会把注意力放在下句,但诗人将话说得明白,看不出何处有寓感。
远物承上,是指红蕉,但叫远物是因为红蕉属热带观赏植物,永州地处亚热带地区,故永州可见。柳宗元站在长安和中原的角度,所以将红蕉视为远物。因为是远物,便成了稀罕物,所以才会世所重。这个世是指包括诗人在内的世之人。当然,从前两联来看,如此看重红蕉的只能是被贬谪到永州的柳宗元了。
因为说远物,自然便想到了永州,因为想到永州,便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悲伤。因为说到远物被人看重,自然便会想到被流放到永州来的自己,早已被统治者遗忘。诗人原本抱有随时间推移,会被重新起用的期望的,然而看来,希望渺茫。面对红蕉,感叹身世,不禁心独伤。同是处于永州,远物和 人所受待遇是如此天地之别,这便是诗人伤心的原因。
回晖眺林际,槭槭无遗芳。诗人将目光转向夕照下的山林,一片落叶声中,看不到一朵鲜花。这本是秋冬之景,在题为《红蕉》的诗中,将远处的这一片萧条景象和眼前窈窕凌清霜的红蕉,叠放在一起,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如果说群芳已经消失,那么最后,就该轮到红蕉了。如果世所重的红蕉,性命也终难保,那么,无人关照的 旅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原来,《红蕉》一诗寓着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忧虑,而且是一种被注定为悲剧的预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寓感甚切四字,是十分确切的。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