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 唐代:李商隐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2765次日期:2020-03-01 14:53:18

 

西溪
唐代:李商隐
 
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译文
近郊这一带西溪的风光最美,可是有谁能和我一起共同把酒消忧。
苦吟诗句比柳恽还要入迷,伤心流泪成天像杨朱那样担忧犯愁。
只能和野鹤为友追随这位飞禽中的君子,以寒松为师向这位山中大夫稽首。
飘泊在海角天涯常常意绪恶劣,但这孤寂寥落的生活却胜过那喧闹烦嚣。
 
注释
西溪:位于梓州(今三台县城)西。
郭:外城。
酒壶:这里指饮酒。
苦吟: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防:这里念fāng,相比,抵当。柳恽(yùn):《梁书·柳恽传》:柳恽字文畅,河东解人,少工偏什,为诗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琅琊王融书之斋壁。入梁,为秘书监,终吴兴太守。
常病意:常常意绪恶劣。
岑(cén)寂:冷清,寂寞。
 
创作背景
 
  一般注家均认为这首诗是作者居梓州幕府时所作,清代学者冯浩编于大中九年(855)。李商隐此时期诗中多次写到西溪,是因他常到这里来散心。此诗也是到西溪散心触景伤怀而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伤怀之作。首联点题,并慨叹只能独游,无人相伴,即和结句岑寂相应。是此诗表现的主旨,可谓此诗诗眼
 
  以下三联均是表现诗人生活的孤独岑寂。颔联写每日里只能像柳恽那样苦吟诗歌,又像杨朱那样伤心流泪因傍徨无路而担心犯愁,写出生活的凄苦。解释这两句,历代注家所论,似均欠当。冯浩曰:柳仲郢父子皆工诗文,而杨本胜贤而文,恳索其所作四六。此其藉欤?如此释诗,可说是所有李商隐诗的注释者所犯的通病,殊不足取。由于李商隐之诗,每多朦胧隐晦,注家们遂不免疑神疑鬼了见有柳字,就疑是柳仲郢,见有杨字,就疑是指杨本胜。理解这两句,首先必须详细体会第二句,谁堪共酒壶中的谁堪二字,这两句即紧承第二句,落实谁堪二字。因此,这两句内在含义即是:有人比得上柳恽的文采,但我却怕他苦吟;有人比得上杨朱的见识,但我却又怕他过于多泪。
 
  颈联写只能与野鹤寒松为友,也是突出生活的孤独,从中也看出诗人对周围世俗的烦厌,诗人认为这西溪郊外的野鹤寒松远甚过那些世俗,才是自己的知己,见出诗人的孤高品性。尾联是诗人自我排解,远在天涯,人越来越常病意,在这样的时候,感到岑寂孤独远甚过烦嚣欢娱。关于尾联,历代往释家大抵偏于病字。如何焯曰:第三句,因病废诗。屈复曰:天涯病客,以岑寂为佳耳。对于本诗第七句,有必要分析这五个字的节奏:
 
  其一、如果将商隐看成有病,应读为天涯多病意。且不要说唐人诗中极少上四下一格的句式,即使有,也不宜用在此句。因为如果变为上四下一格,则意字放在此句,简直毫无作用。
 
  其二、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有病或多病,则与第二句谁堪共酒壶,委实大相矛盾。唐人诗中,凡说及有病,多提戒酒,绝不可能提到无人陪伴饮酒。
 
  其三、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是多病,则多病正宜于岑寂,亦不可能有欢娱之事,是则第八句简直是画蛇添足,毫无意义。
 
  其四、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是多病,则第一句近郭西溪好,也就毫无着落了。一个多病之人,还能出游郊外,还能欣赏西溪的景色,也是很难置信的。
 
  基于上述理由,此句中的病字不应释为名词,而应释为形容词,将病意二字连读,如此,则全诗脉络皆可贯通了。
 
  全诗写得孤傲清凉,但实际上诗人心中是悲苦已极,使全诗具有极凄苦感伤的情味。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