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梅
宋代:朱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赏析
词的上片写词人看到的画意,其中也透露出春意。虽然春字出得很晚,但第一句流水泠泠,如鸣佩环的描写,已全无冰泉冷涩之感,从而透露出春的消息。由闻水声过渡到看梅花,是渐入佳境的写法。断桥横路梅枝亚中横、亚二字,双重空间显现,已具画意。而梅之异于百花,唯在其傲干奇枝,迎霜斗雪之姿态,故卢梅坡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雪梅》),可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绝非凑句,而是烘托突出梅花神韵的笔墨。飞下二字写出江南雪的特点,是静谧无声的瑞雪。它成为词中盛开的梅花的极其生动的背景。至此,读者已大有人在画图中之感,浑似江南画一句恰如其分地点出这种感受。
词的下片即写词人感受的春意,和观梅归来其乐融融的心情。刚刚经历过隆冬的人,会特别觉得春日可爱,那真是有钱难买的。价值连城的白璧,毕竟是有价的,而春天却是无价的。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二句,还有一层较隐微的含意,那就是春无价又意味着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李白),欲买不来,不买却会来。下句归来也三字大有意味。如果用归去也三字,那就只能理解为赏梅者兴尽而返。但归来也,既可作词人游过归来讲,连上句也可作春已归来讲,这一点很关紧要。能体会到这一层,则末二句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便全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感了。一点香随马,造句清新俊逸,它既使读者联想到更无一点尘随马,又使读者联想到踏花归去马蹄香。然而马蹄香只能是春深之境,而一点香随马确是早春之意。那暗香追随的情况,非梅莫属。人的心情如何,这里已不言自明。
通过分析可知,仅看到此词自然不事雕琢是不够的,还应看到词人在驱遣语言的分寸感上所具备的功力。虽然用意十分,但在措语时,词人只肯说到三四分;由于造句考究而富于启发性,读者领略到的意趣却是很丰富的。词的上片主景语,下片纯属情语。不管是写景抒情,都用疏淡笔墨。空白较多,耐人寻味,有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也与咏梅题材相称。
创作背景
《点绛唇·梅》当作于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时词人冒雪游湖观梅,雅兴不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原文来自古代诗文;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2018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