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诗人王若冰先生
为迎接《诗刊》创刊60周年,诗刊社编辑了五卷本的创刊60周年丛书《<诗刊>创刊60周年诗选》,天水市诗人王若冰、雪潇诗歌入选。
《<诗刊>创刊60周年诗选》内容翔实,诗歌作品代表性强,文章和论文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历史发展的脉络,充分反映了《诗刊》创刊60年的历程。通过本丛书的阅读,定会对中国诗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与变化,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诗刊》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份诗歌刊物。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步,刊发了许多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诗歌作品,发现、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引领诗歌创作发展。
据了解,五卷本的创刊60周年丛书,一卷是诗刊社60年历程的纪事,其他是60年中《诗刊》原发的诗歌作品和文章及论文,各分为两卷本,共四卷。《诗刊》组成了以高洪波为主任,商震,李少君为副主任的21人组成的编辑委员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辑了本套丛书。60年历程的纪事中,收录了历年记事和重要文献15万字,图片200余张。60周年诗歌作品中收录了500多位诗人的作品近800首。60周年文章和论文卷中收录了近100位诗人、评论家的文章100多篇。
本套丛书充分反映了《诗刊》创刊60年的历程,正如高洪波主任总序中讲的60年的坚持和奋斗,《诗刊》为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从《诗刊》创刊至今,《诗刊》几代人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这一核心价值,努力工作;同时,社会中的诸多事件,都可以得到《诗刊》的有诗为证,为此,《诗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王若冰,诗人、作家、秦岭文化学者。甘肃天水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公元759年杜甫寓居秦州时驻留过的东柯谷。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水市文联副主席、天水日报社副总编、天水市作家协会主席,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旅游文化顾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终南文化书院文化顾问、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出版、主编诗歌、散文、文艺评论十余部,代表作有诗集《巨大的冬天》,大秦岭系列长篇散文《走进大秦岭》《寻找大秦帝国》《渭河传》《仰望太白山》,电视纪录片《大秦岭》等。2004年完成对绵延1600多公里的秦岭山脉文化考察,首倡秦岭是中华民族父亲山和秦岭文化概念;2011年完成对整个渭河流域文化考察、2014年完成汉江流域文化考察。
诗作:
关山
□王若冰
如果有一只蜜蜂飞过关山
如果有一只苍鹰飞过关山
如果有一万只绿色的树叶
在黎明的霞光中飞过关山
我就相信,在陕西与甘肃的官道上
邮差的飞马,正从峡谷的阴影里
走向阳光普照的黎明
如果这漫山遍野的丛林
如果这烽燧、城堡和溪流
如果这在露珠中遐想的草坡
能在艾叶的芬芳中回忆起过去
我将借助一盏甘肃的油灯
为黑暗中奔波的旅人驱赶孤独
让他在绝望中还能回味到幸福和平安
(发表于《诗刊》下半月刊2003年第9期)
作家雪潇先生及其作品
雪潇:原名薛世昌,1965年生,副教授,中青年教学骨干、学科骨干。
主要讲授《基础写作》、《文学创作论》、《现代诗歌创作论》等课,发表文学作品上千篇(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文艺学著作3部、文学作品3部。
祁连山上的雪
雪潇
只要抬头看一眼祁连山上的雪
西凉二字 就像一匹白马掠过心间
在大地之上 在天空之下
祁连山上的雪
像一个远古的高人
灰云的眉毛下一道冰冷的目光
冰冷的目光来自远古
它的背面是一条浩荡的黑河
一路上碰到了四个古城
敦煌 酒泉 张掖 武威
像一根长蔓牵连着自己的四颗苦瓜
祁连山上的雪
如果不是一柄北方胡人恨的弯刀
搁在我们的冰凉的脖子上
就是青海的藏民朋友
表示和平与宁静的哈达
(发表于《诗刊》下半月刊)
( 原文:天水日报;整理:吕西安;转载:大秦岭文化生活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