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共读-送征雁 唐代:钱起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2596次日期:2018-08-08 23:56:58

 

送征雁
 
唐代:钱起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怯去翼,影灭有馀声。
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译文
秋意萧索,长空万里,一片明净;天空中传来一阵凄凉的叫声,一队孤独的大雁正往南方飞去。
秋风瑟瑟,翻卷寒霜,凄冷彻骨;风卷残云,云开见月,惊起飞雁。
征途如此遥远,真担心会累断大雁的翅膀;大雁的影子虽然看不见了,但隐隐还能听到它的声音。
遥望天外,已经看不到大雁了,心中未免惆怅,乡愁不禁油然而生。
 
注释
⑴征:远征。征雁:远飞的鸿雁。
⑵万里净:一作万里静。
⑶嘹唳:即凄清响亮的鸣声。独南征:一作雁南征。
⑷风急:一作风凌。
⑸塞:边关,险要处,这里指大雁所飞之地。怯:一作怜。
 
赏析
 
  钱起的家乡在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安史之乱后,钱起羁留长安(今陕西西安),难以归家。这首诗是写诗人在长安观秋雁南飞的感受。
 
  此诗首联运用动静交错、点面结合的方法,寥寥数语,点画出一幅秋空雁过图。雁声凄凉,定下了全篇基调。颔联写鸿雁南飞的行色。一个冷字,一个惊字,更增添了全诗的悲凉气氛。颈联紧扣诗题,先写大雁征途遥远,呼应题中征字,再写诗人遥望大雁南飞,是写送字。诗人的担心,正说明他对大雁寄寓了深情。尾联以乡愁作结,正是题意所在。诗人目送大雁,视野逐渐模糊,仿佛随着大雁看到了故乡,于是乡愁渐生,转承得十分自然巧妙。
 
  乡愁本是千古文人的一个传统主题。诗人遭逢动乱岁月,漂泊流落,久居长安,不能回归故土,只能寄情于怀想。这首诗就是写秋夜送雁南飞,雁引乡愁,诗人摹情写状,境界凄清,把乡愁咏叹得十分深沉和厚重。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原文来自古诗文;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2018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