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共读-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宋代:吴文英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2632次日期:2018-05-09 22:38:04

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宋代:吴文英
 
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病怀强宽。恨雁声、偏落歌前。记年时、旧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桥寒。 
妆靥鬓英争艳,度清商一曲,暗坠金蝉。芳节多阴,兰情稀会,晴晖称拂吟笺。更移画船。引佩环、邀下婵娟。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注释
⑴作:一作做。
⑵靥:一作压。
 
鉴赏
 
  《霜花腴》,双调,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句五平韵。这是吴文英的一首自度曲。南宋周密《萍洲渔笛谱》中有《玉漏迟·题吴梦窗词集》(一题作题吴梦窗《霜花腴》词集),将《霜花腴》作为梦窗的词集名。南宋张炎《山中白云词》中有《声声慢·题吴梦窗遗笔》(一题作题梦窗自度曲《霜花腴》卷后),以此词作为梦窗词的压卷之作。这些都说明梦窗的这首自度曲在南宋末年已受到广泛推崇。石湖,据《舆地纪胜》说,在苏州盘门西南十里处。  
 
  翠微三句,述登山。翠微,指山。梦窗《霜叶飞·重九》词有但约明年,翠微高处可以互证。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认为这两句是以登高陪泛湖。所以,这两句是写词人攀登在山间小路上,沉醉在秋日的晚风中,而且秋风将他的帽子也吹歪了。凭谁句是翻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中笑倩旁人为整冠句意。三句意思不可分割,山高路窄而有风,才会想到凭谁整冠。霜饱三句,写出老年登高时的感受。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说:‘霜饱句,凡咏菊者无人道及。烛消句,善写秋怀,此八字为篇中骊珠。花腴而人瘦,故以秋光难做承之。又霜饱花腴句,即词牌名的出处。且头两句又是对偶句式。此言傲霜耐寒的菊花开得更为茂盛,而自己衰弱的身体,犹如残烛之将尽,所以想要根据自己的设想去观赏这大好秋光,恐怕是很困难了。人瘦,也是化用李清照《醉花阴》词人比黄花瘦句意。病怀两句,承上写登高感怀。陈洵《海绡说词》说:‘病怀强宽,领起雁声感触,才宽又恨。杨铁夫《笺释》认为这两句仍是写山上,并说:歌是乐境,雁声是愁境。落在前,则未乐而先愁也,故曰恨。此言词人以羸弱之身登高,才有心旷之感,又逢归雁哀啼而打扰清心,所以有才宽又恨,未乐先愁的感受。记年时两句,回忆往年重阳泛湖时情景。言往年重阳,也曾游览石湖,在暮霭沉沉,秋雨萧索之中,曾经过郊外的荒桥边。回忆中也是一派凄凉景象。上片写泛湖前登高。  
 
  妆靥三句,写那位钟情于词人的歌妓。女为悦己者容,她打扮适度,鬓边斜插秋菊,低首弄姿,为词人按谱而歌。芳节三句,写词人的逸兴。芳节,指重阳节,兰情,指男女间的友情。语出《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气味)如兰。吟笺,指填词。上二句以反笔作脱,则晴晖句加倍有力。此言值此佳节,恰逢晴天,出来游湖这是很难得的机会;而与多日未见的知己相携游湖就更加难得,所以词人兴趣勃勃地填词明志。更移两句,写两人月下游湖。佩环,指衣带上所系佩玉,这里借代歌妓。婵娟,月亮的别称,苏轼的《水调歌头》词末有千里共婵娟可证之。此言词人与所爱的歌妓一起移动画船,在月下游湖。这也是照应词题泛石湖。下片中听歌、填词、泛湖、赏月,层次井然地写出词人这次泛石湖的全过程。算明朝两句,扣题重阳前一日,写明日重阳节的打算。杨铁夫《笺释》说:不曰正是重阳,而曰未了重阳,有深浅之别。紫萸,即茱萸。旧俗在重阳节佩茱萸囊以避邪。这是说:这次泛石湖的快乐情景即将过去,到明天我又可以去欣赏盛开的茱萸花了。下片写自己与歌妓一起乘舟泛湖的情景。  
 
  全词语言明快,无晦涩之感。陈邦炎《梦窗词浅议》一文,引蔡柯亭《乐府指迷笺释》中语:(梦窗)四稿中不晦涩之作,细绎之,亦实在不少。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原文来自古诗文;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2018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