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共读-一个人真正的衰老,是因为失去了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2683次日期:2018-02-02 21:02:04

一个人衰老真正的开始,是因为失去了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每次听到诗意栖居的生活时,内心仿佛就有一艘小船,载着琉璃般易碎的梦,在茫茫大海中缓缓前行。或许是因为在大城市生活得太久,看着一幢幢的高楼大厦,诗意就感觉模糊了,仿佛在那个永远也无法抵达的远方。
 
可是从某意义上说,我们只是向往诗意的生活,却很少有人从见过它真正的模样。
 
有人说,它在山海之间,上面挂着太阳;有人说,它在草原和湖泊之间,下面沉着月亮;还有人说它在高山流水之间,甚至还有人说,它在人心之间,包裹着一份执念。
 
可要我说,诗意不在远方,它就藏在我们生活里。
年轻时你会对着山川说:山川岁月,如是我闻;当你老了,还能对着身边的爱人说: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若有诗意藏于心,岁月从不败华年。
琐细的日子,皆含诗意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初初听到,想想日子全都浸染在柴米油盐里,生活似乎都被眼前的苟且淹没,顿时心生悲凉。
 
后来渐渐明白,把眼前的苟且过得有滋有味,才是尘世中真正的诗和远方。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东坡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身边的一草一木,寻常的一蔬一饭,皆含诗意。须用美的眼光,去感知周遭的一切。
在汪曾祺身上,你能看到失落已久的文人雅士诗意的生活趣味。
 
最常见的人间草木,在汪曾祺眼中却如活人一般,有喜怒哀乐和妙趣横生的小脾气。
 
比如他看栀子花: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令人拍案叫绝。
 
最寻常的一蔬一饭,在汪曾祺眼中却活色生香。比如他心心念念的家乡高邮的咸鸭蛋: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令人垂涎欲滴。
 
如汪曾祺所说:生活,是很好玩的,把寻常日子过得有声有色,靠的往往不是金钱,而是一颗从琐细生活里发现诗意的心。
 
艰难的日子,诗意地生活;
 
人生中总是有许多艰难和无奈,有些人一味地抱怨,将人生活成了苟且;而有些人即使在最难捱的日子,也不失诗意,在生活的夹缝中活得摇曳生姿。
 
1966年,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家被抄检一空,我爱花儿,花儿没了;我爱音乐,音乐没了;我爱诗歌,诗也没了......康同璧女儿暗自流泪,对我个人而言,是经脉尽断啊!
即便如此艰难,康同璧母女依然活得诗意盎然。她们永远穿着得体的衣裳,优雅如初。
 
水仙花开了,她们就在每根花茎的部位套上五分宽的红纸圈。水仙自有春意,而这寸寸红,则带出了喜庆气氛,将苍白的日子照得光华熠熠。
 
坐销岁月于幽忧困菀之下,而生趣未曾尽失。
无论人生如何艰难,依然对美好的事物心怀向往,把每一天过得认真美满,活出人的样子,才是真正的诗意生活。
 
心有诗意,岁月不老
 
我觉得,一个人的衰老,是从丢失诗意开始的。
 
当我们对清风明月不再心动,对一蔬一饭不再热爱,对一朝一暮不再珍重,对鲜活的生活视而不见,越来越消沉,失去诗意的一刹那,人便是老了。而心中有诗意的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蒋勋说:我怕自己衰老,老到不会为'美'落泪,尽管蒋勋已两鬓斑白,可你我都能感到,在灵魂深处,蒋勋依然是少年模样,因为他永远对生命的诗意和美热泪盈眶。
蒋勋的家并非人人艳羡的豪宅,只是淡水河边的普通房子,因为他觉得淡水河口好漂亮,就把家安在那儿。
 
而只要在家,蒋勋一定亲自做饭,并且四菜一汤,他说做饭好快乐。
 
十多年来,蒋勋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念佛经,将一天最清明安静的时刻留给自己,心安定了,才开始世俗的事。
诚如张晓风的评价: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这样的人,心中有诗意,青春永不老。
卢梭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感知周遭的美好,诗意地生活,才不负此生。
 
(原文来自网络分享;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2018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