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自序
于后人言,历史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对历史的考证和辨析,我们能够据以梳理出历史上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进而弘扬人类绵延至今的智慧成果,使人类共同体朝着文明的方向迈进。是以,著史和修史成为鉴古知今的一项重要工作。后人了解历史,无非是通过民间的口耳相传,历史遗迹和文物的考证,还有大量的官修史书以及个人传记,从而勾勒出历史的大致图景。无论是官修正史,还是民间的口述史;无论是煌煌史学巨著,还是普及性简史,都是今人管窥历史之豹非常珍贵的史料。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演进和考古方面的新发现,现有史料也在不断得到充实,人类对历史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文明的演进,对历史的叙述也面临着如何更加客观贴切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在动笔之前,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参考了许多历史读物,含英咀华,汲取了不少前人的真知灼见,比如拉蒙可夫玛的《人类史话》,其话说历史的语体与严格求证的叙述相得益彰,令笔者意识到历史的真实也可以是活泼泼的,极富感染力的。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则从一个较为独到的视角对人类社会的命运进行了细致周详的观察和考辨,也给了笔者以重要的启发。当然,笔者也从别的史学先贤那里获益颇多,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总而言之,感谢这些史学先贤的启示和砥砺,促使笔者不敢稍事懈怠,在写作过程中,常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和谨慎去面对历史,考证历史。既然写的是人类简史,笔者的立意当然是为一般读者展示宏阔的历史画卷,帮助一般读者概览和洞察人类文明的轮廓和来龙去脉。因此,全书主要倾力于沿着人类文明史的主干去展开详细考证,而对枝枝蔓蔓的次生文明予以删繁就简、去芜存真的简略叙述。在语言风格上,笔者力求要言不烦,不说或少说历史的闲话,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历史的关键处,进而知晓历史的前因后果,对人类繁衍生息至今的历史梗概有一个整体把握。另外,对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叙述,笔者也力图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视角重新予以鉴别,既尊重已有的公论,也勇于对过时陈腐为历史遮羞的谬论提出挑战。在查考历史资料时,笔者注意到,部分历史读物对历史的叙述囿于局部,对局部历史过于关切,而对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在历史进程中的关联缺乏洞察。基于此,笔者尤其注意把历史事件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去考证。比如,关于二战,笔者结合东西方战场加以叙述,使这两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战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而揭示出了局部战争和世界局势的关联,更准确地给出了局部历史事件发生的大背景。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将越发显得遥远,成长在新时代的年轻人,对历史或许会越发陌生,因此,有必要重温历史,让历史的影像不断闪回,帮助我们增长历史的经验,牢记历史的教训。当然,如前所述,本书对人类文明史的呈现不可能是简单的回望,而是带着洞察之眼和思辨之脑,与读者一起,去透析人类文明史的证据链和因果链,以期继承和发扬历史的智慧,医治文明之殇,为今日的文明提供镜鉴。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诸君若能融进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从本书延展开去,在历史的峰回路转处发现历史的别有洞天,则是笔者之幸,也是历史之幸!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笔者须臾不敢忘记史学大家胡适之先生的提醒:大胆立论,小心求证。虽则如此,受限于笔者本身的学术视野以及笔力,立论难免有偏颇处,求证也难免有盲点,切盼读者诸君指正,以望来日予以修订。
(原文来自笔下文学;作者:亚特伍德-法国;整理:吕西安;大秦岭文化旅游网;历史故事;2018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