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贪心方得真布施

来源:大秦岭旅游网浏览:12955次日期:2020-11-01 11:13:17

去除贪心方得真布施
 
  有一则关于佛陀住世时代一个乞妇的故事。她是当时印度最穷的乞丐之一,因为她不但生活穷苦,甚至连心灵也很贫乏。她贪求很多东西,这使她愈发觉得自己贫困不堪。有一天,她听说佛陀被须达长者(译者按:即给孤独)请去。须达长者很富有,并且乐善好施,因此她决定也跟着去,因为她知道佛陀一定会将剩下的食物分给她。
  
  她参加了供佛斋僧的典礼,然后坐在那里,一直等到佛陀看见她。佛陀转向她问:你想要什么吗?佛陀当然心知肚明,这么问只不过是要让她承认并亲口说出来罢了。于是,她回答:我要食物,我要你将剩下的食物给我!佛陀说:可以,不过你必须先说不要;我给你的时候,你一定要拒绝。佛陀将食物递给她时,她发现说不要非常困难,这时候她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生都没有说过不要!不论谁给她任何东西,她一向都说:好,我要!因此,她觉得说不要太困难了,这两个字对她而言是完全陌生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她终于说出了不要二字,佛陀于是将食物给她。如此一来,她对于自己内心真正的饥渴是想有、想要、想抓取、想占有的欲望恍然大悟。
  
  私心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如果一个人私心太重,任贪婪作祟,人生的快乐将随之消失。
  
  古时候,有个农民在自家地里耕地,却意外地翻出一个金罗汉,足足有几十斤重。家里人及亲友、邻居都为他高兴得不得了,说这辈子再也不用操心吃喝了。可是这个农民却从此闷闷不乐,整天愁眉苦脸地想心事。大家都很奇怪,追问他到底为什么苦恼。这个农民终于开口了:我一直在想,还有十七个金罗汉会在哪儿呢?
  
  听完这个小故事,也许你会笑,笑这个农民太贪心。其实,佛法中的布施就是针对贪心提出的。如果一个人能有这种布施之心的话,就会从自私和贪婪中解放出来,也会享受到人生真正的快乐和意义。
  
  佛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就是说,布施是无条件的,以别人的痛苦和需要为自己的痛苦和需要,这才是真正的布施。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平常人来说,要拥有佛家这样的境界,先要有正确的金钱观。
  
  人常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可见,金钱对于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是人切忌将钱财看得过重,更不要去刻意追求。因为,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可是在现实中,偏偏有人私心太重,贪婪成性。这样的人不会施舍钱财,救助他人,同样,如果他遭遇到困境,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布施和援助。因此,为了让人生更从容、美好,我们也要正确地看待钱财,取舍有道。